“一年級1班”的萌娃們好忙碌,在上一周剛剛應付完令人頭疼的人生第一考,本以為假期可以放肆玩耍,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比拼音測試還要嚴酷的考驗就在前方等待著他們——國學之旅。11月27日上午,湖南衛視“學童鮮師煉成記”《一年級》南京公開課上,提前觀看片花的專家們包括“鷹爸”何烈勝、作家葉兆言,與片中執掌“戒尺”打人的“汪老夫子”汪瑞華,就傳統規矩該不該學,該不該體罰熊孩子,展開激烈論戰。
馬皓軒遭遇“戒尺教育”
《一年級》南京公開課上播放了這一期節目一小時精彩剪輯版,孩子們在游學的四天里換上了古裝,進入私塾學習詩書禮樂的傳統教育。孩子們在私塾里進行了一次情境式的體驗,他們接受了朱砂開智、擊鼓鳴智的別開生面的開蒙儀式,走出課堂當了幾天“古人”。其中各種童言無忌、搞笑橋段引發看片現場笑聲不斷。而游學期間,對于這些小怪物而言,最令他們生畏的是“汪老夫子”的“戒尺教育”。在規矩嚴明的私塾里,調皮搗蛋的“超級馬李”——馬皓軒和李昊煜就身先士卒,偏偏就往汪老師的戒尺上撞。
熊孩子該不該挨板子?
現場當即有嘉賓對體罰學生的方式表示“有點憤怒”,著名作家、葉圣陶之孫葉兆言表示,教育孩子不應該以打的方式,孩子的很多行為是天性造成的,打也不能改變一個孩子的天性。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社會學副教授邱建新認為,傳統文化里有精華也有糟粕,不是都可以一味拿來使用的。
因訓練4歲兒子暴雪中裸跑受關注的“鷹爸”何烈勝則表示認可“汪老夫子”的“戒尺教育”。“作為一個老師,‘鷹式’教育的家長,我覺得老師應該擁有適度懲罰。教育部也在文件中明確規定,班主任有適當采取教育的權力。在老師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何打得規范、打得合理是重要的。教育孩子一方面要有愛,另一方面也要有適度的懲戒。”
“汪老夫子”:我最喜歡馬皓軒
有意思的是,眾矢之的“戒尺先生 ”汪瑞華現實中沒有那么可怕,退休前他搞過小學教育。他表示,其實孩子之中他覺得最可愛的就是馬皓軒,很單純。“我打馬皓軒不是因為恨他,而是愛他,所以才會管他。這個孩子一定要把他壓住,中國有句話說,小孩有大錯,總有大人之小過,坑害爹娘者,多被爹娘所坑害。”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