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PEC志愿者,我們很光榮很自豪”
夜幕降臨,北京大學研二學生易佳樂還沒回學校宿舍。
身為APEC會議志愿者的他這幾天一直在國家會議中心新聞發布廳服務,因為是在后勤組,當一天工作結束后,他和另外7名志愿者還需要為工作地點補充“供給”——礦泉水。
推上小車,到地下一層庫房去搬水是他們每天的“必修課”。80箱礦泉水,一箱一箱地往小車上搬,搬到一半時,身高一米七幾的易佳樂感覺胳膊有點兒酸。“堅持!”他不斷給自己打氣。幾趟下來,礦泉水終于補給到位。
和易佳樂同樣辛苦的還有北京理工大學的大四學生崔雨涵。今年9月,她得知APEC會議招募志愿者,便在第一時間報了名。經過嚴格選拔,她被選為交通組跟車志愿者,每天要隨車從位于建國門外的一家酒店出發,將參加APEC會議的代表送到國家會議中心,如此往返兩三趟。
“糟糕,我的書包落在酒店了!”昨天早上,車剛開出酒店大門,有個外國代表忽然大聲向崔雨涵求助。崔雨涵了解情況后,迅速與司機溝通。“幸好這位代表發現得早,車調頭比較容易,返回酒店也沒耽擱什么時間。”崔雨涵心里慶幸。
幾天來,崔雨涵跟車的工作還算順利。經過國貿的時候偶爾會堵車,有代表問起堵車的原因,她就帶著標志性的微笑解釋:“這里是北京經濟的心臟,有好多企業,這里的堵車,正說明中國經濟正在迅速發展……”
為APEC會議服務的志愿者共有2280人,分別來自23所高校。其中,1300余人分配在室內崗位,另外900余人每天要在室外崗位上工作。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研二學生寇愛民就被分在了半露天的安檢口當翻譯。
“早上八點上崗,一站就是三個小時,特別冷。”個子不高的寇愛民摸摸凍紅的鼻頭,臉上依舊掛著微笑:“好在團市委給我們發了暖寶寶,可以貼在腳心處,解決了大問題。”
她所在的安檢口是國家會議中心外圍,媒體記者、參會代表都可能從此進入,屬于人流較多的地方。前天下午,有位帶著單反相機的外國代表想進會場,事先卻忘了登記設備,被攔在安檢口。見外國代表有些著急,寇愛民操著一口流利的英語向他做解釋,緩解情緒,隨后,又迅速與相關部門溝通。20分鐘后,這位代表滿意地進入會議中心。
為APEC這樣高規格的國際會議服務,北京的志愿者們還是第一次,但是,這些“90后”志愿者表現出了非凡的毅力,在服務中得到了歷練、增長了知識,在奉獻中收獲了快樂、提升了素質。
“沒想到這次服務會這么累,但大家都沒有抱怨。”談及此次參加志愿服務的收獲,易佳樂表示,“通過這次服務,我深切地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
寇愛民說,她以前在學校里相對封閉,很少接觸社會,通過這次鍛煉,自己學會了如何盡職盡責。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大四學生石韜更是說出了大多數志愿者的心聲:“當APEC志愿者,我們很光榮很自豪!”(記者 賈曉燕)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