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性統考的“堵”與“疏”
——基于對14117名教師的網絡問卷調查
一些地方在教育質量管理上倚重區域性統考,以文化課的統考成績來評價學校漸成習慣。由于統考過早過頻以及統考結果的強勢使用,教學秩序被干擾、教學活動功利化等現象層出不窮。
浙江省教育廳于2014年初下發《關于完善和規范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區域性學科“統測”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控制區域性的文化課統考。同年4至6月,浙江省教研室開展區域教育質量管理機制調研,在了解各地教育質量管理經驗與問題的同時,重點研究區域性統考的現狀與利弊。
本報告為該調研的第二分報告,基于網絡問卷調查一線教師關于區域性統考的看法和改進建議。
調研組通過互聯網,面向全省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教師進行不記名的問卷調查。全省共有14177名教師參加調查并有效作答。其中初中教師4018名,小學教師10159名;學校領導占5.6%,學校中層干部占14.6%,一線教師占79.8%。
■浙江省教育廳教研室調研組
【核心調查結果】
70%的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以區域性考試的結果作為評價學校的主要依據。有的采用等級分檔,但不少地方直接采用統一測驗的排名。
老師們與學校管理層對以成績排名來評價學校的做法都不認可(不認可傾向相當于認可傾向的3-4倍)。但不同立場,決定了對學校評價制度的不同考慮。
區域性統考對于提高初中生的考試成績有一定幫助。但學校管理層對這一幫助作用存在高估的傾向。雖然不少教師認同統考對提高學生成績的幫助作用,但認同統考對學生能力素質有幫助的教師明顯較少。從兩者的較大分歧看,目前考試測驗的質量普遍不高,不能真實評價學生的學科能力與素質。
區域性統考對正常教學秩序的消極影響較大(認為有消極影響的小學教師相當于持對立觀點的3.4-4倍,初中也有2倍),統考嚴重影響了日常教學的難度與進度,是加重學生學業負擔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少學校在加強校內統考。每學期組織兩次及以上統考的小學占15%,至少30%的初中每月組織主要學科的統考。初中統考過于頻繁、大范圍公開統考成績等做法對教學的消極影響亟待重視。
對于區域性統考,小學反對聲音大,初中基本能接受,但大家都期待“改進”。提高命題質量、改進結果的分析與反饋、減少考試頻次三方面改進措施呼聲最高。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