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不得抄襲剽竊、篡改侵吞他人學術成果,也不得對學生實施性騷擾或與學生發生不正當關系。
10月9日,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向新京報記者證實,教育部已首次針對高校教師,劃出被稱為“紅七條”的師德禁行行為。
違反師德最高可解聘開除
今年初公布的《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中,將中小學教師騷擾學生、體罰學生、要求學生有償補課等10大項行為,劃定為“違反師德”。
而此次《意見》也劃出針對高校教師的“紅七條”禁止行為,涉及教學科研、兼職兼薪、招考推優、生活作風等方面。如違犯“紅七條”,將給予最高至解聘或開除的處罰。
此外,要建立問責機制。對教師嚴重違反師德行為監管不力、拒不處分、拖延處分或推諉隱瞞,造成不良影響或嚴重后果的,還要追究高校主要負責人的責任。
相關內容>>教育部負責人就建立高校師德建設的意見答記者問相關內容>>教育部劃出對高校教師師德禁行行為紅七條相關內容>>“性騷擾學生”首次列入高校師德紅線相關內容>>教育部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相關內容>>教育評論:自尊自律,為人師表相關內容>>五專家談“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意見”更多>>教師新聞
師德考核不合格 一票否決
《意見》規定,要將師德考核納入高校教師考核重要內容,考核結果應通知到教師本人,確定不合格的,應當聽取教師本人意見。
師德考核不合格者年度考核應評定為不合格,并在教師職務(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評優獎勵等環節,實行一票否決。
在強化監督、懲處的同時,《意見》也注重師德激勵,要求職務(職稱)晉升和崗位聘用等評選中,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考慮師德表現突出的高校教師。
高校要組成師德建設委員會
“高校師德建設工作一直以來都是各部門齊抓共管,沒有明確責任人和牽頭部門,導致誰都可以管,誰都管不好的現狀。”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負責人介紹,這次《意見》就要求高校明確師德建設的牽頭部門,由相關責任部門組成師德建設委員會。
對此,河北省教育廳廳長劉教民撰文建議,各高校要成立由黨委書記、校長任正、副組長,主管領導為常務副組長,紀檢監督、人事、學術委員會等相關責任部門和組織協同配合的師德建設委員會。
倡導舉行老教師榮休儀式
參與研究制定《意見》的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顧明遠認為,與中小學教師不同,高校教師本身就是知識更為淵博、水平更高的知識分子,如要加強他們的師德建設,就要以這些教師為主體,強調他們的自尊自律。
他建議,剛入職的青年教師,要把師德修養作為入職培訓的第一課,而對于中老年教師,則主要強調淡泊明志、嚴謹篤學、敬業愛生。
《意見》則規定,要建立師德建設專家庫,把高校師德重大典型、一線優秀教師等請進課堂,并舉行新教師入職宣誓儀式和老教師榮休儀式。
鏈接
高校教師師德禁行行為“紅七條”
不得有損害國家利益、損害學生和學校合法權益的行為;
不得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有違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言行;
不得在科研工作中弄虛作假、抄襲剽竊、篡改侵吞他人學術成果、違規使用科研經費以及濫用學術資源和學術影響;
不得有影響正常教育教學工作的兼職兼薪行為;
不得在招生、考試、學生推優、保研等工作中徇私舞弊;
不得索要或收受學生及家長的禮品、禮金、有價證券、支付憑證等財物;
不得對學生實施性騷擾或與學生發生不正當關系。
(不得有其他違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行為)
背景
習近平曾提好老師“四大標準”
今年第30個教師節來臨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京師范大學(微博)師生代表座談時提到的好老師4大標準中,就有一條是,做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
“老師是學生道德修養的鏡子。”習近平表示,好老師應該不斷提高道德修養,提升人格品格,并把正確的道德觀傳授給學生。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教師節重要講話精神,改進師德建設,續梅稱,教育部梳理了散見于不同文件的高校師德內容,研究制定《教育部關于建立健全高校師德建設長效機制的意見》。
9日,續梅介紹,《意見》與此前教育部公布的針對中小學教師違反師德行為的規章一道,構成了對學校教師師德的全覆蓋和全口徑管理。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