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希勒是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以往,希勒教授開設的是耶魯大學的招牌課——“金融市場”,這個課程不僅在耶魯很受歡迎,其網絡版也有上萬名學生。
2014年的“金融市場”第一課,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希勒教授在講臺上踱來踱去,說起話來并不流利,甚至有些啰嗦:“這是我第一次教(大一)新生,也是第一次教這門課,所以我還不知道教些什么好。”這些話讓不少同學竊笑不已。“你們也許聽說了,我剛剛得了諾貝爾獎。”此話一出,臺下爆發出一片掌聲和笑聲。正是這句話,讓禮堂里的人們意識到他們是坐在了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希勒教授的課堂上。
希勒教授還沒上幾節課,就發生了一起不大不小的“事件”。一天,希勒教授正在講課,突然從教室的不同地方同時響起了搖鈴鐺的聲音。只見幾個同學從各自位置一邊搖鈴鐺一邊走上講臺。后來得知,這幾個人也是注冊宏觀經濟學課程的學生,不過他們認為希勒教授在課堂上提自己得諾貝爾獎是自戀的表現,因此要給他頒發“Yes Bell”(鈴鐺)獎——一個與諾貝爾獎相反的獎(因為“Nobel”的發音很像“No bell”——無鈴鐺)。只見一個學生調侃道:“你提了太多次你的‘No bell’獎,所以我們給你頒發這個‘Yes Bell’獎!”言畢,把鈴鐺和一個卷筒紙(想必是獎狀)往講臺上一放,算是把“鈴鐺獎”頒給了希勒教授。隨后,這幾個實踐了他們“壞點子”的同學留下了一頭霧水又有幾分尷尬的希勒教授,推門揚長而去。
事后,耶魯校報的評論專欄發表一篇有關此事的評論而為耶魯周知。評論的作者為當時在場的學生,他認為搖鈴鐺的同學行為不妥,對希勒教授有失公允。這篇文章的后面,有不少學生或教師留言,其中多數留言者認可文章作者的觀點,也有人認為以耶魯的寬容度,不必把這件事看得過重,雖然搖鈴鐺的人戲弄的是一個諾貝爾獎得主,但耶魯的自由傳統遠比諾貝爾獎重要。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