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芭蕾舞團的老師在草橋小學指導學生們練習舞蹈動作。今年秋季開學,北京140所普通小學一年級的新生將能體驗到高校專業教師的藝術課程。新京報記者 杜丁 攝
北京黃城根小學邀請民族歌手為學生上課。新京報記者 高瑋 攝
門頭溝區實驗二小永定分校的學生正在進行太平鼓練習。資料圖片
專業京劇老師正在教小學生練功。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9月1日起,北京140所普通小學一年級的新生將見到由20余所高校、國家大劇院等知名社會教育機構派駐到學校的“新老師”。這些老師們將通過開設新課程、課外社團、俱樂部等形式,教授學生們音樂、體育等方面的知識。
一年級課堂迎來大學老師
據了解,目前北京市共有1000余所小學,部分普通小學體育藝術等專業課程薄弱,師資力量不足,辦學特色不鮮明。為此,今年4月,北京市教委發布《關于高等學校、社會力量支持中小學體育美育特色發展工作的通知》,表示將通過高校、社會力量與小學結對的形式,打造更多的“百姓家門口的特色學校”。
5月6日,北京舞蹈學院與13所小學在西城區紅蓮小學簽署合作協議,拉開了北京高校、社會力量參與小學體育美育發展工作的序幕。隨后,中國戲曲學院、首都師范大學、北京工業大學、北京服裝學院等高校陸續與相應的小學簽署了合作協議。
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首批參與的高校和社會團體共有25家,除了來自北京的20所高校外,還有國家大劇院、中央芭蕾舞團、北京京劇院、中國合唱協會、中國音協管樂學會、駐京部隊等社會力量。
這些高校的老師和社會團隊專家,將從今年9月1日起,入駐140余所小學的一年級課堂,采取滾動方式至2020年,并逐步普惠到小學其他年級。
針對小學需求開設特色課程
離開學還有一周的時間,記者了解到,各高校已經根據對口小學的需求和特點,制定了各具特色的課程。
中國戲曲學院繼續教育部主任姚志強表示,這個學期,學校派出的100位老師將承擔9所學校的8000課時任務量。涉及的科目有戲曲的唱腔課、形體課、戲曲健身操等。
北京舞蹈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院專門設立了基礎教育教研部,將針對每所幫扶小學的具體情況,分別開設舞蹈藝術鑒賞、傳統舞蹈傳習、形體訓練等課程,以及舞臺實踐類的中國民族民間舞、中國古典舞等。“例如針對紅蓮小學‘廣納五湖學子,樂育四海英才’的育人觀,以及多元地域文化的辦學特色,開設專門課程教學生不同地區的舞蹈、音樂、服飾、剪紙等。”
中央芭蕾舞團的對口學校為草橋小學、新街口東街小學、雷鋒小學和半步橋小學。中央芭蕾舞團團長馮英表示,新學期將與這4所小學合作開展形體訓練、芭蕾舞、交響樂賞析等課程。例如草橋小學將在2014年入學的一年級新生中開設芭蕾基礎課程,以滾動教學模式,形成六年為一個訓練周期的芭蕾教學大綱。中央音樂學院將嘗試在小學每天開設一節音樂課。
開學第一課注重調動學生興趣
大學教師面對小學一年級學生,該如何授課?據了解,針對小學生的性格特征,這個暑期各個高校和社會團體專門對老師們進行了培訓。
中國戲曲學院戲曲形體教師張白,開學將去右安門一小授課。張白說,她已經做好了開學第一課的教案,“第一節課我得先讓孩子們對我的課產生興趣”,張白說,因為她將要面臨的是一群小學一年級的新生,自己一開始不會講一些太深奧的東西,“我會拿一些京劇的頭飾和服飾,然后拿一些漫畫的京劇人物教學生認識京劇的行當。”
中國戲曲學院繼續教育部主任姚志強表示,學校分兩個批次對100位老師全部進行了授課培訓,先后邀請了盧勤(知心姐姐)、趙景勃、張逸娟、孫怡(小雨姐姐)等兒童教育專家、戲劇名家和各合作小學校長,以及多位在“京劇進課堂”一線教學的優秀教師舉辦講座。“這些專家從小學生的心理以及興趣角度等,告訴我們的老師,該如何面對這些小學生。”
校園案例
小學新生一周一節京劇課
9月1日開學后,史家小學分校小學一年級的課表里將增加“京劇”課程,京劇課的老師全部來自中國戲曲學院的專業教師。
據史家小學分校校長高滿洪介紹,中國戲曲學院向學校提供了20多個門類的課程,最后學校選了4個學科納入到學生課表里,包括京劇欣賞、京劇操和京劇試唱等。“現在畢竟還處于試驗階段,所以沒敢選太多的科目。”高滿洪說,新學期將保證小學一年級每個班一周一節京劇課。
另外,學校還將利用下午3點半到5點課外活動時間,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京劇科目。“這個時間,學生就可以選擇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科目或者是一些有提高的內容。”
“學京劇不僅僅是讓學生唱幾個片段,”高滿洪說,京劇作為中國的文化精髓,對學生在審美、樂感、自信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
高滿洪說,為了給學生營造環境,今后打算把學校原有的3D影院打造成京劇劇場,讓每個孩子一進影院就能感受到京劇的藝術氛圍。
高滿洪說,這次跟中國戲曲學院合作,不光是讓老師們教學生唱戲,還希望把該項目作為一個課題,通過一個學期的試驗,看看藝術教育到底對孩子的行為成長、學業有什么樣的影響。
希望通過一個學期的試驗,看看藝術教育到底對孩子的行為成長、學業有什么樣的影響。 ——史家小學分校校長高滿洪
第一節課我得先讓孩子們對我的課產生興趣,我會拿一些京劇的頭飾和服飾、漫畫的京劇人物教學生認識京劇的行當。 ——中國戲曲學院戲曲形體教師張白
對話
學校派出100位老師
●姚志強,中國戲曲學院繼續教育部主任
新京報:此次學校派出的100位老師主要來自哪里?
姚志強(以下簡稱姚):100位老師中,大約有35位是有高級職稱的老師,21位是有中級職稱的老師,由學校在職在編和離退休老師組成。另外還有一些大四學生和研究生,以及各個院團退休的老師。
新京報:這些老師有什么特點?
姚:上課的老師主要是以老生和青衣為主,因為是給小學一年級學生上課,還是以打基礎為主。但是在課后的社團里,則包含了所有行當的老師。
新京報:上課有相應的教材嗎?
姚:我們學校研發了一套教材,但這套教材目前僅提供給老師參考。我們要求老師自己撰寫教案和教材,以他們的教案和教材為準。每位老師的教案和教材在暑假期間經過了多次的修改,目前來看,效果還不錯。
新京報:課時安排以及授課內容今后是否會進行調整?
姚:京劇進課堂也做了幾年了,有一定的經驗積累,但這次把京劇納入校本課程,要求非常高。所以,我們現在也是嘗試性地做一些工作,下學期,肯定會做很多調整。比如在師資上,會選擇那些教學受歡迎的老師多兼任幾個學校的課程。
另外,經過實踐,這么多老師的教材最后會匯總成一種,并最終出臺一部適合學生的教材。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