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大家談·家庭教育之綜述篇
家庭教育核心是培養健康人格
從4月23日開始,本報“熱點大家談”欄目聚焦家庭教育,引發強烈反響。系列報道以一對父女間的“教育戰爭”為切入點,講述了被網友稱為“男版孟母”的父親蘇以彬12年陪讀、3次舉家隨遷,但卻與女兒蘇曉梅沖突不斷的故事。截至目前,本欄目已在一版重要條位刊發調查篇、故事篇、討論篇、專家篇等相關報道共9篇,對家庭教育的目標、方法以及如何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得到了讀者與網友們的熱烈回應。僅在首篇報道推出的數天內,本報微信平臺就收到網友留言數千條。
在陸續收到的讀者投稿、網友回復和專家來稿中,既有曾為人子女的“過來人”講述親身經歷,也有現在的為人父母者分享心得體會;既有普通的讀者網友吐露心聲、表明立場,也有來自一線的教育專家剖析原因、提出建議。這充分表明,作為社會最基本的組成單元,家庭如何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以便為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打下良好基礎,已成為百姓關切、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
家庭教育應是快樂“成人”的教育
家庭教育應該以什么為目標,到底是為了讓孩子先“成人”還是先“成才”?這是討論家庭教育首先要直面的問題,也是現實中存在較多認識誤區的地方。
是否只有考了100分的孩子才叫有出息?對于部分家長來說,這可能根本構不成一個問題,當然是分數越高越有出息。但是,圖書營運經理盧十四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當100分成為父母所有的期盼時,它也會成為一個孩子童年時代刻骨銘心的痛苦記憶。讀者張麗萍把這種對100分的盲目期待比喻為家長們的“比賽思維”,只關注外在的、可使比賽獲勝的“硬指標”,而忽略了教育內在的“軟指標”,包括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真正的快樂和幸福等。
對此,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云曉認為,家庭教育的核心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健康人格。四川省綿陽二中教師王瑤表示,家庭教育中對“成才”過度追求的滿分教育傾向,體現了教育的功利化,是一種病態的教育。
蘇以彬和蘇曉梅父女就是典型的例子。可以說,這種物極必反的教育結果,正是由于家庭教育目標的錯誤所導致的。通過不斷的交流與討論,很多讀者和網友對家庭教育正確的目標理念達成了基本共識,即家庭教育應該重在打基礎的“成人”教育,而不應該一味地追求“成才”,忽視“成人”教育的家庭教育,只能算是“一半”的教育、片面的教育。正如遼寧省教育廳政策法規處副處長邱連波所言,父母給孩子的教育應該是養成道德習慣、生活習慣、學習習慣,陶冶氣質,這才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環節。
家庭教育應是嚴而有情的教育
家庭教育對于父母們來說就是一門藝術,不僅要有成效,還得講究方法、手段。在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總是習慣于對孩子嚴格要求。但是,很多網友對這種“狼爸虎媽”式的教育表達了不同意見。網友“@田艷”說,自己有著與蘇曉梅類似的經歷,從小在爸爸的高壓之下長大,最后也只考了個三本。但是,當她在大學里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后,反而努力學習,后來考上了一所名校的研究生。
對于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周孝正認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要掌握有度,為孩子樹立目標要實事求是,不能盲目求大求快,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和實際能力實施適當的家庭教育。
網友“@玉蝴蝶”是一名教師,他的兒子本可以就讀市里最好的高中,但是因為兒子喜歡計算機,最后他決定讓孩子讀職高,因為那里有水平較高的計算機老師,還有充分的時間學英語和玩電腦。放棄可以上大學的普通高中而選擇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實現自己志向的職業高中,這也許就是家庭教育也要因材施教、嚴而有情的最佳表現。
所以,嚴不是單純的越嚴越好,更不是簡單粗暴,成了廣大讀者網友的共識。一些家長認為“真正愛孩子就應該嚴格要求,不能讓其放縱自流”,這本無可厚非,但應掌握好分寸。嚴也要有理智和原則,要對孩子嚴而有情,考慮他們的承受能力,合理合情地、有針對性地為他們提出下一階段努力目標,讓一個一個的小目標成為引導他們前進的階梯。
家庭教育應是愛而不溺的教育
網友“@葉子”說:“如今家長缺乏的是正確表達愛的方式,愛是需要學習的,否則愛就會成為傷害孩子的利器。”確實,愛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原則和要求。但是,應該如何正確地去愛孩子?什么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這也是本欄目要為讀者和網友努力解答的一個主要問題。
家長要在家庭教育中給孩子足夠的愛,但愛同樣也要有理智和原則,愛泛濫了就會成為禍害孩子健康成長的洪水,容易造成孩子任性、自私、依賴性強、無法與人正常相處等問題,到頭來反而毀了孩子。因此,專家們一致建議,正確的愛應該是愛而不溺,就是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要做到愛而不包、愛而不庇、愛而不矯,賦予其獨立思考、獨立選擇、獨立生活的能力與智慧。
在對蘇以彬父女的案例討論中,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關穎認為,這是“親子一體化”的典型案例,是父母把孩子當作自己的一部分而不是獨立的人。賣米粉的北大碩士張天一的母親胡波表示,導致父母和孩子之間發生“教育戰爭”的根源通常源于兩個詞:愛和期望。她進而認為,學會放手是一種智慧,父母不要去做孩子的“手”、“腳”,更不是孩子的“腦子”,而僅僅做孩子獨立意識的一個“保護者”。
此外,還有很多讀者網友提出,家庭教育不僅是孩子的教育,同樣也是對家長的再教育,需要家長們學會以身作則。正如讀者常亞歌以自己的育兒經驗告訴我們的:“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也是對我們行為習慣再規范的時候,有時候甚至是一種人格升華的契機。他們的傾聽,我們的講述,大家都卷入一次學習教育之中。”因此,全社會都要充分重視家庭教育,普及正確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為人父母者更應該為孩子的快樂、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記者翁小平)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