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小升初招生問題再次成為熱點。在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了《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的意見》之后,廣州市教育局拋出兩個信息:一個是提出“五公開”原則,要求所有公校、民校在招生時公開招生計劃、面談對象、錄取名單等,以確保招生公正公平。另一個是列出“九大焦點”請市民提意見。12月18日至28日的10天內,公眾可以將對“小升初”的意見或建議發送至廣州市教育局。
針對教育局列出的民校面試“九大焦點”,本版收集了《求學指南》微信互動平臺和本地相關論壇的小升初言論和建言,提出一些設想。
小升初面談資格如何來確定,標準是什么最受關注。新華社發
焦點1:如何確定面談名單?
現狀:廣州每年有約12萬小學畢業生,其中四五萬人參加民校考試,如果按民校招生計劃4000人來算,競爭比例高達10:1。往年通過考試分數,現在取消考試之后,面談怎么進行?民校的面談資格如何來確定,標準是什么?
設想:各校設置報名分數線
民校面談的工作量,主要由兩個因素決定,一個是民校的招生計劃,另一個是民校的報考人數。從招生計劃來看,面談方案可能有兩種做法,一種是所有招生計劃都采用“面談”來招生,招生計劃多的民校,其面談的工作量較為繁重,招生計劃少的民校,其面談的工作量相對較小。另一種做法是采用“搖號+面談”的方式來招生,那么面談的工作量將減輕過半。根據杭州市的做法,小升初搖號面談采取7:3的比例進行,也就是說民校招生計劃的七成用于搖號,三成用于面談自主招生。但是,決定民校面談工作量的最大因素是報名人數。
民校如何確定面談名單,涉及到面談的資格與門檻問題。據悉,杭州的做法是由教育局給學校提供學生的分數,先用分數篩選一遍,確定面試名單。有家長提議,民校可以根據本校招生計劃、今年報名人數和本區的教育水平設定一條面試分數線,上線的學生才可以報名。
焦點2:民校稱面談要3月實際只能3天咋辦?
現狀:教育局負責人稱,民校所有的招生必須在小學的畢業考試之后,從招生到結束只能在2~3天內完成。可是,現在有的民校說面談招生要3個月才能完成,這個矛盾如何解決呢?
設想:報名人數多的民校可采用小組面試
民校面談的時間最多可以有多少天?2013年,小學畢業考和電腦派位之間的時間差是20天左右。在20天的時間,完成“面試-錄取-公示”這個過程,雖然有些緊張,但也不是不可能。萬一民校面談工作沒有完成,電腦派位往后延遲三五天,教育部門也是可以協調的事情。
對于“面談要3月實際才3天”的矛盾,教育部門負責人的初步思路是“能否設定規則,增加面試官的人數,組成小團體招生”。業內人士建議,民校面試學生除一個一個地“單面”外,報名人數多的民校可采用小組面試,也就是“群面”。通過學生之間對某個話題的探討,更能發現學生的綜合素質的高低,提高了民校面試的效率。
焦點3:如何破解考證熱?
現狀:小升初取消考試的消息傳出以來,不少公眾認為,民校的錄取標準除了面談之外,必不可少的要看證書和競賽成績。如此一來,將催生新一輪的“考證熱”以及“競賽熱”,也將使小升初走向另一個極端。如何避免這種“面談后遺癥”的發生?
設想:民校報考采取網上統一報名
小升初實行免試面談之后,考證熱和競賽熱能在多大范圍蔓延,這個取決于民校對證書和競賽成績的重視程度。教育部門在制定小升初面試方案時,就要從源頭盡可能規避民校的這種招生傾向。
一般而言,民校查閱證書和競賽成績,主要在兩個環節,一個是報名環節,一個面試環節。在報名環節,民校可能會要求學生出示證書,或對獲得證書和競賽名次的學生設立“綠色通道”,甚至“點招”。有家長建議,民校報考可采取網上統一報名,學生按教育部門的統一格式提供基本資料,最多提供五六年級的成績,這樣規避了豪華簡歷的出現以及證書和競賽成績成為“敲門磚”。至于面試環節,教育部門可以規定在面試過程中民校不允許提出競賽方面的問題,也不允許詢問學生的競賽經歷。
總之,小升初“考證熱”和“競賽熱”要根除是很難的,但要降溫或保持不升溫是有措施可以辦到的。
焦點4:學生有多少次招生機會才算合理?
現狀:在小升初升學建立新秩序后,每一個學生將有多少次選擇的機會呢?教育局負責人稱,目前來看,電腦派位算一次,市、區外國語學校招生算一次,民辦的更加多不可數。到底給多少次機會才算合理?這些都需要聽取民意。
設想:民校至少應該有兩次機會
從大的招生機會來說,至少有三次,一次是電腦派位,確保有書可讀;一次是市、區外國語學校招生;還有一次是民校招生。至于學生是選擇外國語學校還是選擇民校,還是兩者兼顧,這個應該交給家長決定。
民校招生應該給學生多少次機會,這是當前問題糾結點。在這個問題上,只有一個民校的面談機會和有許多民校的面談機會,都不太合理,前者會讓學生升學機會減少,后者勞民傷財。比較折中的辦法是民校至少應該有兩次機會。這有兩個含義:一是每位家長至少有兩所民校的報考機會。如果民校報名采用電腦統一報名,這種報考機會是應該給予家長的。
二是每所民校應該給家長兩次機會。如果采用“搖號+面談”的方式,那么一次機會是所有學生公開公平地通過搖號競爭民校學位,如果搖號不成,還有一次機會可以通過面談競爭民校學位。
焦點5:優質民校普通民校如何同時招生?
現狀:目前大家熟知的優質民校一般都是名校辦民校,但事實上,廣州往年采用考試錄取學生的有30多所民辦中學,他們質量參差不齊,如何能讓他們在同一起跑線上招生呢?
設想:民校面談應實行分類管理
從公平來看,無論是優質民校,還是普通民校,都應該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但從面談方案的可執行性來看,讓廣州所有初中民校都實行面談招生,這對于部分農民工子弟學校是不現實的。有關教育人士建議,民校面談應該實行分類管理,當民校的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時,就要實行面談招生,當民校的報名人數低于招生計劃時,可不實行面談招生。
對于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實行面談招生的民校,要嚴格執行“五公開”原則,即在小升初招生時,公開招生計劃、報名名單、面談名單、預錄取名單以及最終的錄取名單。目前,招生計劃和報名名單的公開沒有困難,但面談名單、預錄取名單的公開是重點,這涉及到面談方案所制定的門檻,以及面談方案的最終執行情況。
焦點6:公校先招還是公辦民辦同招?
現狀:教育局負責人表示,公辦外國語學校也要免試面談。電腦派位是免試的方式之一。那么,公辦和民辦學校的招生是同時進行,還是外國語先招生、民辦學校后招生?這個也要看公眾的討論。
設想:民校、外國語應該同時進行
這個焦點問題其實涉及三個小問題。第一個小問題是外國語學校“取消考試,改用面談”已經成為定論,在這樣的背景下,外國語學校應該盡快拿出面試方案,一則讓大眾吃下定心丸,二則為民校面談提供借鑒。第二個小問題是民校和外國語學校之前是競爭的對手。2012年之前,規則是外國語學校在5月份先考,然后是民校在6月份考試。2013年的規則是外國語學校和民校都在小學畢業考之后考試。2014年,民校和外國語學校的招生同樣應該放在一個起跑線上,否則,2013年建立起來的公平規則又會喪失。
第三個小問題是公校搶先招生的行為應該打壓。眾所周知的原因,在民校和外國語學校之外,還有部分普通公辦學校也在通過各種方式招生,這些學校的招生行為不規范,小升初問題仍然難以解決。
焦點7:如何避免利益輸送?
現狀:目前雖然還沒進入招生季,但有家長反映已有部分學校“點招”,家長們很擔憂,如何能夠盡量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此外,一些社會機構開辦各種“杯賽”,與民校建立某種生源和利益輸送渠道,這也是許多家長所擔心的問題。
設想:最大限度地公開才能減少陰暗面
現在民校取消考試與否,還沒有定論,在這樣的背景下,民校很急,家長也很急。民校急在沒有考試的尚方寶劍,如何招到好生源,家長急在沒有考試之后,如何在面試中取勝。社會機構充當了兩者的中介,想方設法成為民校的招生代理,于是,各種“杯賽”和“點招”紛紛搶跑。要避免民校和社會機構的招生尋租,最好的方法就是公開。教育部門出臺“五公開”規定,從機制上倒逼了招生公平,只有最大限度地公開招生過程,才能最大程度減少小升初面談的陰暗面。
焦點8:如何避免“獨斷招生”?
現狀:在“關系社會”以及缺乏誠信的大環境下,“條子生”層出不窮。民辦學校在享有招生自主權之下,如何能夠既用好權利又確保公平?尤其是近期隨著中國人民大學招就處處長被曝出涉嫌招生貪腐,呼喚剛性招生制度的聲音越來越大。
設想:要設立第三方家長的監督力量
有教育專家指出,廣州的生源規模比杭州大得多,差不多5倍,如果取消筆試,面試選拔的周期就會拉長,有可能滋生其他問題。雖然教育部門出臺了“五公開”原則,但這并不能杜絕面試過程中出現大量的“條子生”。有家長建議,在民校面談的過程中,應該有第三方家長的監督力量,民校應該邀請沒有利益關系的家長參與面談過程進行監督,甚至不妨引進第三方團隊力量來幫忙,可以是以小團隊打分的形式。成員可以包括校長、老師、教育部門、專家等,一起對學生的面談進行打分,最終去掉最高和最低分,取中間分數的平均分。
焦點9:學校違規如何處罰?
現狀:學校招生如果違規將如何處罰?廣州市教育局已擬定了16條關于違規行為的處罰規定。比如,預錄取中“偷步”搶生源,招生后把學生放到公辦學校上課形成“校中班”,不按招生計劃私自擴招等行為。
設想:學校嚴重違規或被暫停辦學
對于學校招生,廣州市教育局已擬定了16條關于違規行為的處罰規定,雖然暫不知道具體內容,但從透露出來的信息來看,條條都有針對性。處罰也不可謂不嚴,據說最嚴重的處罰包括暫停學校辦學資格。小升初取消考試改成面談之后,可以預見大量的違規招生將由明處轉為暗處,而暗處違規招生是難以發現和查實的。所以,規范小升初的招生秩序,關鍵不在于處罰措施本身,而在于執行力度。記者 鄧仲謀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