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可隨時接孩子,但也別給學校和老師添太多負擔——
“彈性離校”要持久需家校配合
■通訊員 孫晨穎 本報記者 繆志聰
隨著中小學減負力度的不斷加大,南京市放學時間大大提前,多數小學放學時間在下午3點或者4點左右。這就給很多的雙職工家庭接孩子放學帶來了不少后顧之憂。沒人接怎么辦?小孩放在托管班,安全怎么保證?不少家長開始期待:是否可以讓學生在放學后也能待在學校,等家長下班之后再去接。
為了滿足家長需求,前不久南京市在瑯琊路小學、游府西街小學、漢口路小學等數所小學試點“彈性放學”,家長接孩子可以從下午3點多延遲到6點多,甚至可以隨到隨接。隨后南京市教育局又在廣泛聽取社會意見的基礎上,決定從今年11月起,全市學校對按時離校有困難的學生全面實行“彈性離校”。
“彈性離校”打破按時離校瓶頸
“我現在在休產假,所以剛好有空來接老大放學,等工作了,肯定是要幫老大申請‘彈性離校’的,留在學校交給老師管,比較安全,我們也放心。”12月2日,南京市翠屏山小學四年級學生家長余女士指著校門口舉著各種牌子的輔導班工作人員說,“你看,這么多托管班,很多都不是正規的,把孩子送到‘小飯桌’吧,又貴又不安全。所以平時如果按時放學的話,孩子放學后怎么辦就成了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
“我來接孫女放學也是應該的,她爸媽要上班,很辛苦的。但她放學后不肯做作業,就想著玩,我拿她也沒辦法。遇到她有不會做的題,我就更沒辦法了。”南京市五老村小學二年級學生家長嚴奶奶告訴記者。
記者調查發現,此前不少學生放學后無處去、無人管一直是一大難題,但在實施“彈性離校”后,這一問題有所緩解,家長們頗為稱道。特別是南京市還要求,對于申請實行“彈性離校”的學生,學校要安排專人進行統一管理,組織他們進行以完成作業、預習復習和課外閱讀為主的自習,或者適當開展體育、科技、藝術等領域的自主實踐活動,這讓家長更感貼心。
據了解,南京市瑯琊路小學在申請“彈性離校”的學生中,開展了分時段的“學習小問號”、“閱讀小能人”、“體育小達人”等活動,受到很多家長和學生的歡迎。
適應家長新需求,堅持自愿性和公益性
“彈性放學”實施一段時間后,新的需求隨之而來,有的家長甚至主動要求交錢并認為這樣自己更放心。南京市五老村小學五年級學生家長潘女士就坦率地告訴記者自己的擔憂:“學校不收費,老師的積極性肯定下降,一個老師管那么多孩子,輔導作業又那么累,肯定忙不過來。有些家長下午6點多才來接孩子,老師太辛苦。過一段時間,這種志愿模式會不會就堅持不下去了?”
記者還了解到,有不少家長希望學校可以給“彈性離校”的學生提供一些才藝培訓。“希望學校不要把孩子的時間荒廢在那里,能和幼兒園那種托管有所區別,最好可以在這個時間段里,教孩子才藝什么的。”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學學生家長黃女士說。
雖然不少家長非常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服務,即使多交錢也無所謂。但在實施過程中,南京市始終堅持自愿性和公益性原則,嚴格規定“彈性離校”要區別于正常的課堂教學和課外輔導班,其“托管”的職能遠遠大于“開小灶”。
記者發現,很多學校限于師資等現實條件,也只能做到有教師看管,確保學生安全,難以滿足家長“交錢給學校辦輔導班”的需求。“可以根據家長的擔憂和需求,學習國外經驗,政府給予老師一些補貼。”一位家長建議。
家校配合減輕學校和教師負擔
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學三年級學生家長王先生說:“‘彈性離校’對我們這些沒辦法按時來接孩子的家長是福音,但同時也需要我們家長配合學校的工作。耽誤老師休息也不好。”
南京市教科所副所長沈曙虹認為,“彈性離校”不僅需要教師的志愿服務,同時也需要更多的社會資源參與到其中,應該組織家長志愿者、大學生志愿者或者其他有著各種專長的志愿者加入其中,既減輕教師的負擔,又可以達到家長的要求。
南京市小學教師培訓中心主任谷力建議,可以將上海市的“少年宮進校園”模式和“彈性離校”相結合,申請“彈性離校”的學生可以在學校參加少年宮開展的興趣活動,少年宮的教師可以代替或者協助學校教師擔負起教導學生的責任,既能解決學生看護問題,又能減輕學校和教師的負擔。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