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9日(記者申寧 實習生潘金潔瓊)據媒體報道,教育部已制定完成有關高考招生改革的總體方案,即將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據悉,“減少高考科目,探索不分文理科設置考試科目”將成為這次改革的一大亮點。
高中階段“文理分科”,這個在中國恢復高考制度就開始實行并已持續了30多年的政策真的要壽終正寢了嗎?且看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高考文理分科的前世今生。
文理分科:效仿前蘇聯的結果
“文理分科的思想基礎是亞當·斯密的‘社會分工論’,認為在文科和理科之間,集中精力專注其一,能提高全社會的效率。而建國后實行文理分科的直接原因,則是新中國全方位仿效前蘇聯‘老大哥’的時代風氣——高考制度與高等教育制度亦莫能除外。” 北京大學元培學院副院長盧曉東曾對媒體解釋高考文理分科的淵源。
我國的文理分科始于建國初期,當時國家需要大批專門人才,以適應經濟建設的需要,建立了適應計劃經濟體制的高校辦學體制。50年代的高校合并將各高校的相同專業集中合并成為新的單科院校,上個世紀60年代至“文革”結束前,高中一般不分文理。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制度,為分類選拔人才,高中文理分科趨勢加劇。2000-2001年實行3+X,X分為理科綜合卷和文科綜合卷,2003年以來逐漸有不同的高考分科形式推出,包括3+X和3+1+1等,但無論是全國卷還是大部分自主命題的省市試卷,絕大多數仍是文理分科。
文理不分科:呼聲高漲 改革難行
事實上,取消文理分科可謂老生常談。2009年,“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為教育部公開向社會征求意見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大問題之一,在意見征集首日便在網民、教育界人士間引發熱火朝天的爭論。騰訊網關于“高中是否取消文理分科”的調查吸引26萬余名網民投票,結果顯示,贊同取消分科的比例接近54%,認同文理分科的比例接近40%,“取消派”意見占據上風。而此前,全國多地都曾有過高考文理不分科的嘗試,但最后均無果而終。
1999年,廣東率先實施了“3+X”高考科目改革試驗方案。考生在考語、數、外3門主科外,可任選兩門科目組合成“X”科考試。與傳統大文大理的高考模式相比,這改變了中學長期文理分科、單學科教學為主的教學方式,而“3+X”方案中,“X”的開放性和可選擇性給了高校和考生極大的自主權。然而,正是這種開放性和自主權給中學教學秩序和高考選拔造成了很大的沖擊。不少中學在高考改革后的師資力量、教學設施、教學場地等方面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匱乏,在指導學生選課及安排學生選修的過程中,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基于此,廣東在自1999年到如今的10年間,經歷了數次改革,從不分文理的“3+X”到折中選擇的“3+大綜合(文科基礎/理科基礎)+X”到2010年最終取消X科完全恢復為有文理劃分。
而另一個高考改革的前沿省份江蘇也曾在文理不分科的嘗試中敗下陣來。2002年,江蘇省高考曾經采用“3+大綜合”的方式。學生需要考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9門課,但最終因為學生壓力過大,學習任務過于繁重,文理不分科的大綜合模式只實施了一年,就改成語數外加文綜、理綜的模式。
多地動向:除山東外無大動作
根據教育部的規劃,新的改革方案最快2017年實施,現高中在校生不會受大影響,不過也有省份已經有所動作。山東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1―2020年)已明確提出,“從2011年開始,新入學的高中學生不再進行文理分科,2014年對高考科目設置與考試方法進行相應的調整”。高考方式改變為“3+綜合”模式,綜合分為綜合1和綜合2,綜合1包括政治、歷史、地理三個科目的必修內容和部分選修內容;綜合2包括物理、化學、生物三個科目的必修內容和部分選修內容,很多人認為,這種模式并非真正取消了分科,還是有文理科傾向。
安徽、江蘇、福建、遼寧、河南等省份的教育廳和考試院在近期紛紛表示,暫無大動作,明年仍將文理分科,并會在教育部方案修改結束后,將按教育部要求制定本省改革方案。
聲音:專家贊成 學生反對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曾多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過自己對于文理分科的反對:“文理分科降低了民族的整體素質。因為過早的文理分科以后,理科的學習不再學歷史、學地理,不再和偉大的思想家對話,那么科學家的人文情懷就有問題,對中國問題、對人類問題、對民族文化的關系、環境污染問題等等就會很少關注。”
著名教育家、機械工程專家楊叔子院士也曾公開表示現在缺乏對學生的全面教育:“教育家梁思成早在1948年就提出,要走出‘半個人的時代’,意思是說,當時的文理分科,使得搞文的不懂理,搞理的不懂文,只能培養出半個人來。可是時至今天,文理分科不但沒有變,而且分得更細,學工的不懂理,更不懂文,學機械的不懂電氣,學制造的不懂汽車,當年所說的半個人,到現在已經是1/4人,甚至是1/8人。”
清華大學中文專業畢業的劉玲也表示:“我贊成文理分科,要求全面發展的結果必然是整體平庸,許多文學大師的數學都不行,就別提理工科了,如果所有人都要考理工科,那清華還能出錢鐘書這樣的偏才嗎?”
但對于文理科到底要不要分開,與網絡上的調查結果不同,不少學生明確表示反對。一名叫劉語熙的高二學生聽聞文理科可能不分科后表示,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涉及到眾多學子切身利益,應該讓高中學生來投票決定。
他說:“從理論來說,文理不分科當然能培養更多全面發展的學生。但,面對升學壓力,沒有什么比考上一所好的大學要來得重要。而教育的問題,不是僅僅靠把文理分科取消就能解決的。 現行制度自有它存在的道理。”
江蘇學生丁長昱說:“聽說,江蘇高考又要改回文理不分科了嗎?我還記得聽老師說起2002年江蘇高考文理不分科之后,9門大綜合誕生了數萬復讀大軍,大學專業都不好選擇了,文理不分科還是要慢慢走啊!”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