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辛寨子小學招生工作最忙碌的當口,一張“代辦小學生入學合同書”的廣告,堂而皇之地貼在了學校附近。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大量外來打工人員子女涌入城市,適齡兒童的報名入學中造假現象時有出現,甚至已經形成了一條“辦證產業鏈”。
擋不住的“入學造假”
6月28日,“代辦小學生入學勞動合同書”的小廣告還張貼在辛寨子附近一家打印社的門前。一周前的小學報名高峰剛剛過去,但“代辦合同”的生意還沒消停。
“小學報名截止了?沒關系,你花錢辦好勞動合同,找學校鬧一鬧,就說你家孩子符合入學條件,他還得讓你進!”接通記者以“孩子報名入學”為由打進的電話時,一位自稱“小王”的辦證者還主動詢問記者:其他三證全嗎?需不需要我幫你想辦法?
“小王”所說的“三證”指的是《大連市居住證》、戶口本和房屋所有權證(或者無房證明或房屋租賃備案登記表)。加上其“主推”的勞動合同,這“四證”正是我市教育部門要求各小學招生時非本市戶籍適齡兒童需要提供的證件。“小王”稱,“勞動合同100元一份。”他說,辛寨子小學啟動入學報名工作前,他一天就辦出了幾十份假合同。
辦證者的這一說法通過校方得到了證實。辛寨子小學的李校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6月下旬學校開始啟動招生,截至目前共有近400個孩子報名,其中查出涉嫌證件造假的達到近100人。“發現的造假主要出現在勞動合同上,有的是設計企業早已不存在了,有的則是合同中法人姓名根本不對。更令人無奈的造假是:合同有效期是2014年至2015年,簽訂時間卻是2013年……”
四五個學齡童“同住一套房”
同樣的情況,在另一個地處城鄉接合部區域的學校也出現了。
在甘井子區南關嶺小學,校長向記者訴苦說:在入學報名材料中造假的,“假合同”“假戶口”已經是小兒科,甚至連報名學童的年齡也有造假的。“報名后我們輸入國家的學籍網絡對孩子情況進行查詢,發現其報名信息根本查詢不到。一盤問家長才知道,以前這孩子在農村老家上過學。為了順利再次報名入校,在年齡上造了假。”
還有匪夷所思的“造假”。南關嶺小學的付校長告訴記者,不少南關嶺周邊區域的“坐地戶”還發現了另一門生意——把自己的房證出租給有入學需求的家長使用。明碼標價:500元借用一次。“有的家長外來打工,租賃居住的房子本無手續,也辦理不了租房登記。租用房證就成了給孩子報名入學的唯一途徑。”付校長說,學校曾經查出:四五個報名入學的孩子,提供的房證竟然是同一套房子的。
入學造假的多為“隨遷子女”
毫無疑問,在一些啟動秋季入學報名工作的小學周邊,入學材料造假,已經形成了一條“產業鏈”。
“就在報名現場,有的家長上午提供的合同還不合格,中午就拿來了一份新合同。甚至有人現場指導家長:你該找人代辦哪些證件。”辛寨子小學的李校長告訴記者,對于這類明目張膽造假的學生家長,學校“很無奈”。
在采訪中我們發現,涉及入學材料造假的,多數是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不少基層學校認為,一些根本不符合報名入學條件的家長想讓孩子享受城市優質教育資源,造假應運而生。
“校方是很難對這些造假進行鑒別的。”李校長說,他們只能通過各種關系,對家長提供的證件,到派出所、工商所及相關企業進行審核。而記者從我市警方了解到,偽造戶籍、房屋所有權證等證件,已經涉嫌違法。使用造假證件同樣是違法行為。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