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的棍棒下產生的這些孝子,你敢要嗎?12月2日,皇姑區北陵社區邀請省內著名親子教育專家孫德萱,以“棍棒下的孝子,父母敢要嗎”為話題,與50多名家長展開討論。
現場 50多位居民學習“分享而不教導”
12月2日下午,北陵社區的社區講堂內,有抱著孩子來聽課的年輕媽媽,有60多歲剛做奶奶的退休老教師,還有剛結婚一周的新人。親子教育講座吸引了50多位不同身份的居民。30歲的王女士抱著7個月大的女兒,左手給孩子喂奶瓶,右手不斷地記著筆記。
心理專家孫德萱說:“在孩子的教育上,媽媽的教育最關鍵。有愛學習的媽媽,一定會有健康成長的孩子。”
隨后,在兩個小時的講座中,孫德萱采用商談、互動、討論的方式與家長交流自己的親子教育理念。孫老師說:“我的講學理念是分享而不教導,我希望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也是要分享而不教導。”
案例 十余條皮鞭抽出“暴怒的野獸”
一個身為心理咨詢師的家長講述了一件真實的故事。一個15歲的初中男孩從小在父親的皮鞭下長大,孩子只要一犯錯誤,在司法部門工作的爸爸就采用皮鞭進行教育,十多個皮鞭都抽折了。
本以為皮鞭下能出孝子,可是,到了15歲,身體健壯、個頭比父母都高的孩子突然變成了“暴怒的野獸”,他先是用雙手掐住母親的脖子,揚言再打他就讓媽媽去見死去的奶奶,隨后又給父親發短信說:“你敢回家,我就滅了你。”
后來,這對父母意識到教育孩子的失敗,進行了長期的心理咨詢。而孩子經權威醫院診斷為早期精神分裂。
孫德萱說:“培養孩子應采用農業模式而不是工業模式,父母一定要把握孩子生長、發育的科學知識,順應自然,不能讓孩子成為工業生產線的產品。”
分析 暴力父母是想證明自己的權威性
孫德萱說,棍棒出孝子背后的心理是讓孩子無條件地服從自己的管理,樹立自己的權威性。孝子就是聽話,而不聽話就是不孝順。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什么樣的人最聽話呢:奴才!
孫德萱在接受沈陽晚報、沈陽網記者采訪時說,棍棒下會產生三類孩子:暴力孩子;奴才;性別認同混淆(男孩女性化,女孩男性化)。親子教育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家長用暴力手段進行教育是對教育孩子不自信的表現。父母要想孩子成才需要不斷學習科學的親子教育方法,父母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小心8種隱性“棍棒”
孫德萱說,隨著社會的發展,家長們逐漸意識到棍棒下的強暴力會對孩子造成精神的傷害,導致人格不健全。其實,還有8種家庭隱性“棍棒”需要父母們警惕,下面的8種情況中只要有兩種就必須接受心理治療。
1:軀體虐待
2:情緒虐待(冷漠、諷刺、辱罵孩子)
3:性虐待
4:家人中有人坐牢
5:母親被暴力
6:父母中有酒精、藥物依賴者
7:家人中有人患慢性抑郁、精神障礙
8:童年時失去親人(血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