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中學”憑借其優勢地位吸引了大量尖子生,進一步拉開與普通中學的差距。新的學年剛開始,正當少數“超級中學”盤算招生戰果暗自偷笑時,大量的普通中學卻為優質生源流失叫苦不迭。
“強者愈強,弱者愈弱。”一些“超級中學”校長們辯稱,這是學校間自然競爭的結果,他們是靠優異的教學質量吸引學生前來求學的。
乍一聽,這種解釋似乎很合理。很多家長為了把孩子送進“超級中學”要千方百計托人找關系,數萬元的擇校費根本不在話下。但細細一琢磨,道理并非如此簡單。家長舍近求遠,不惜代價選擇“超級中學”,無非是看重學校的高升學率。
不可否認,“超級中學”突出的高考成績與學校的管理和教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是,通過高薪招聘優秀教師,免除各種費用、提供物質獎勵到各地“掐尖”優秀學生,“超級中學”和一般中學的競爭在一開始就不公平。
其實,“超級中學”給優秀教師的豐厚待遇,給尖子生的獎勵,都要從其他學生的擇校費中找回來。靠尖子生樹立品牌,以此吸引大量擇校生牟利;強大的經濟實力又為“掐尖”和高薪聘請優秀教師提供更好條件。這才是“超級中學”樂在其中的“成功”辦學之道。
“超級中學”的成功是建立在普通中學辦學水平下滑的基礎之上的。由于優質生源、優秀教師流入到“超級中學”,很多普通中學辦學水平每況愈下,部分學校甚至讓學生放任自流。
少數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可以花數萬元擇校費把孩子送到“超級中學”,而大多數普通家庭的孩子不得不留在普通中學上學。長期在教育體系任職的江西省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吳永明說,“超級中學”違背了教育均衡分布的原則,損害了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
李克強總理近日在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強調,教育公平具有起點公平的意義,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希望各地在教育公平上要多想辦法、多做實事。
日益嚴重的“超級中學”現象導致教育資源配置失衡,人為地制造教育不公。在教育公平上要多想辦法、多做實事,首先就要妥善處理好“超級中學”問題,不能放任“超級中學”成為破壞教育公平的“巨鱷”。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