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醫生搞刺繡,那是怎樣的場景?對于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的大一男生來說,這早已是一種休閑娛樂方式,交流毛線織法還成了男生寢室的熱門話題。成都晚報記者從川大了解到,川大華西口腔醫學院今年出版的技能訓練手冊中,織毛線、玩刺繡、素描等,成了每位口腔醫學生的必修技能。面對這類女紅,醫科男生們竟也私下較真,網上偷師學藝,令女生都自愧不如。
男生寢室的熱門話題:毛線織法
“太別扭了,很不習慣。”高中住校有過縫補經驗的李忠成,是口腔醫學院2012級的學生,第一次接觸類似的女紅,讓他有點尷尬。首次嘗試用鑷子刺繡,一個“李”字足足繡了20多分鐘,而且美感全失。不過,用粉筆雕刻一個高腳杯,他10分鐘就能搞掂,還給自己織了一個小圍脖,“起針,收針,毫無問題,還在網上學了不少織法呢!”
除了網上“偷師學藝”,男生們還虛心向女生請教。“還有找女朋友指導的。”李忠成說,中午或晚上在寢室休息時,大家就開始打毛線,這似乎成了一種業余活動。不懂的地方,大家互相指導請教,毛線織法一時間成了大家討論的熱門話題。
與他同班的男生林巖松,剛入校時就聽學長說“織毛線可以練手”,去年年底就開始網上自學,花了一個多月時間,打了一條1.5米長的圍巾,這也奠定了他在男生寢室里的“地位”,今年技能訓練課一開,多數室友都來“拜師學藝”。對此,林巖松略感自豪,“比部分女生的作品,肯定要好。”
男班長的創新作品:熬夜織圍脖
打開口腔醫學(七年制)2012級學生張笑卿的衣柜,就能夠看到一條手臂長短的圍脖,色彩繽紛艷麗。剛結束的技能訓練課上,他的這件織品被同學們嘖嘖稱贊。“由于是兩人一卷毛線,所以只夠織一條短圍脖。”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作為班長的他才掌握基本針法,為有所創新,他開始在網上搜索教學視頻。
“網上教程很詳細,就是照貓畫虎唄!”張笑卿一時來了興趣,有一天晚上,專門花了兩三個小時,織成了這條網狀圍脖,帶在自己脖子上,長短剛剛好。遠在東北的媽媽,看了他發過去的圖片后,滿心歡喜,“要我送給她。”不過,張笑卿打算期末考試結束后,再買一卷毛線,打一條更長的圍脖,作為禮物送給媽媽。
女生的自慚形穢:男生織得更好
“女生都相當自信,但是‘實戰’卻露了餡。”對口腔醫學院2011級學生查薩而言,織毛衣這種大部分女生的拿手戲,對于技法“稀爛”的她來說,卻是一道難關。“有很多針法需要掌握,織完一看稀稀拉拉的,沒有一點美感。”讓她自慚形穢的是,男生居然毫不遜色,甚至比女生織得還好。
雖然只是一項技能訓練,但每學期都會進行考核。考核方式依然是拿作品說話,在口腔醫學院老師李中杰眼里,男女生的作品居然“不相伯仲”。據了解,口腔醫學(七年制)2012級有40名學生,其中男生11名,李中杰告訴記者,在學期考核中,10%的學生得分較低,其中一半就是女生;而在10%的滿分段中,男生占了半數。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