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孩子家門口讀優質村小——四川省內江市市中區強化村小管理提升教學質量
加強村小建設
辦學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偏遠村小擁有了“五星級廁所”
走進內江市市中區伏龍鄉水口寺小學,最令人感到驚訝的是廁所——不僅建筑堅固、裝飾漂亮,而且干凈整潔,儼然一個“五星級廁所”。
這所相對偏遠的村小原本由一座寺廟改建而成,2008年,政府投入25萬元對校舍進行整修,2010年,花10萬元修建了圍墻,2012年,改造廁所又花了17萬元。
市中區雖然是內江市的市政府所在地,但經濟實力十分薄弱,農村地域面積廣,共有36所村完小,其中有10個教學點。2008年以來,該區投入3167.6萬元新建村小食堂、教學樓、門衛室、廁所等,讓全區村小辦學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目前,除一所村小正在建設外,其余全部都是新建校舍。
不僅村小磚混結構的土墻變成了歷史,教室內的設備也是“鳥槍換炮”。目前,電子白板等現代化教學設備已經覆蓋市中區部分村小,并計劃在2014年實現全覆蓋。
硬件的改善讓軟件的滯后更為明顯:村小普遍存在著師資匱乏,教師年齡偏大;學科結構不合理,教育觀念老化;管理松散,教育教學質量相對滯后等一系列問題。
學生行為習慣差,環境衛生一塌糊涂……這一幕幕,讓教育行政部門的管理者痛下決心,開始想辦法著力強化對村小的管理。市中區教育局副局長李朝華說,讓農村孩子感受到教育公平,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市中區委、區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目標。近年來,市中區教育局將教育管理的重心下移,逐步強化對村小的管理。
強化村小管理
讓每一所村小都小巧玲瓏,地面干凈整潔,管理井然有序
道路交通的改善為村小管理提供了有利條件。以前,去一趟較為偏遠的村小,通常需要兩三個小時甚至半天時間;現在,通村公路修好了,一般只要半個小時左右,最遠的村小也只需一個小時。
在此背景下,市中區教育局出臺了《進一步加強村完小管理的意見》,對局領導和中層干部做出硬性規定:到農村學校必到村小,每位領導及中層干部一學期必須跑一趟村小。
以前,教育局的文件只發到鄉鎮中心校,由中心校向村小傳達。這樣容易造成政令不暢,村小聽不到教育局的聲音。現在,市中區教育局的各類文件一律下發到村小負責人手中。
以前,各級各類的干部培訓最低只針對中心校校長,沒有針對村小負責人的培訓項目;村小教師也都是上完課就各自回家了,沒人指導,沒人檢測。后來,市中區專門針對村小負責人開辦培訓班,同時,要求鄉鎮中心校每個月必須召集村小負責人參加一次政治學習和業務學習。
現在,不僅針對村小的培訓活動多了,檢測評估也漸漸多了起來,村小師生不再是處在被遺忘的邊緣。今年1月9日,樂賢鎮中心校對所屬東風小學進行了年終檢查與指導。檢查小組以聽匯報、查資料、看現場的形式,對東風小學一年來的各項工作目標完成情況及教師上課、備課、學生作業批改、學生輔導等工作進行了細致檢查。
“硬件上,每一所村小都經得起檢驗。在教育教學方面,村小也能夠緊跟教育局的要求了。”李朝華說,現在,市中區每一所村小都小巧玲瓏,地面干凈整潔,管理井然有序,教育教學質量也越來越高。
提升師資水平
事業留人,讓村小教師也有機會成長為骨干教師,走上名師之路
在保證村小師資數量和提升村小教師水平方面,市中區也想了不少辦法。一方面是把村小建好,改善工作環境;另一方面是定向招聘教師,給予經費補貼;更重要的是情感留人、事業留人,讓村小教師也有機會成長為骨干教師,走上“名師”之路。
在每年新招聘的教師中,市中區都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額,定向招聘村完小教師。這些教師每年都在50名左右。這一政策實施多年來,較好地實現了村小教師正常的新老更替。
既要為村小安排教師,也要想辦法讓村小能夠留住優秀教師。市中區在考慮績效工資時設立“農村教師專項補貼”,偏遠村小教師每個月比城區同級別教師多拿兩三百元。同時,將各類表彰落地到村小,每年的教師節都為村小教師單獨設立獎項。
在市中區教育局組織的各類考評中,村小跟村小比,村小學生跟村小學生比,村小教師跟村小教師比,而不再是以前那樣讓村小去跟中心校和城區學校比。李朝華說,這樣的評比更加公平公正,能夠更好地增強村小教師的榮譽感,讓村小教師看到希望、更有干勁。
2010年,市中區評選第一屆“教壇新秀”,一共選出48名教師,其中村小教師就占了30%。這個獎項重點在“培訓”而不僅僅是“獎勵”。被評選出來的48名8年以下教齡的教師,要接受一系列的培訓,并在3年后進行考核,通過考核的教師,才能拿到“教壇新秀”證書。今年5月份,市中區教育局將對這48人分組進行考核。
為解決村小教師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欠缺問題,市中區教育局還安排城區骨干教師與村小教師結對。骨干教師通過到村小上示范課等形式,實現課堂教學的引領。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