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四川省政府出臺文件規范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要求堅決制止盲目撤并學校的行為,對路途較遠、學齡人口變化大、撤并后群眾意見大、確有必要恢復的學校(教點)按程序恢復辦學。記者近日到四川省宣漢縣采訪時了解到,該縣此項工作于去年就開始啟動了,以前撤并的部分山區小學已經“回來”了。
自去年以來,該縣縣委、縣政府一直在對一些破舊的村小進行修葺。龍泉鄉恢復了4所村小,每所村小得到了10萬元重建資金;毛壩鎮姚坪村小破舊的校舍得到了一次大修繕,砌起了磚墻,教室重新吊頂,門窗重新油漆,還安上了嶄新的玻璃;雙河鎮天井村小教室進一步得到加固,操場硬化成了水泥地面,校舍面貌煥然一新。
據了解,自2001年以來,宣漢縣農村中小學經過多次布局調整,教育資源得到優化。到2010年,宣漢縣共撤并了126個村小及教學點。然而,由于宣漢縣邊遠鄉村山高路陡、群眾居住分散,加之鄉鎮中心校條件有限,不能完全實現學生寄宿要求,因此,布局調整后,部分鄉鎮學校并沒有完全滿足老百姓子女就近入學的需求。
記者在該縣毛壩鎮姚坪村及雙河鎮天井村走訪時了解到,為了讓孩子上學,當地經濟條件好的家庭紛紛在鎮上買房,有的家庭則選擇在鎮上、縣城內租房陪讀,但仍有為數不少的學生因家庭經濟條件不好、過于年幼、上學路途過遠等原因需要就近入學。
為此,宣漢縣政府2012年根據老百姓的訴求及學生就學情況,新建、恢復或完善部分教學點,并規定從2012年起,縣財政每年從教育附加費中安排專項資金,對恢復、新建的邊遠山區教學點給予補貼。
據宣漢縣教育局局長李廷堯介紹,2012年,全縣投入300萬元專項資金,新建、恢復和改善了13個邊遠山區教學點。該縣今年起將從提高村小教師待遇、加大教師輪崗力度等方面入手,進一步改善邊遠山區教學點的辦學條件。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