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學校目的
希望通過取消畢業補考,在一定程度上扭轉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讓他們把課程學扎實
補救措施
學校會保留“結業生返校考試”制度,在相應課程考試時,會組織結業生回校參加考試
對于在校大學生而言,如果在畢業前還因掛科湊不夠學分,將遭遇不能準時畢業的慘狀。正因如此,“畢業補考”被大學生們視作“最后一道保護墻”。在畢業補考中,絕大多數學生都可過關,順利拿到畢業證。
近日,西華大學卻作出一個大膽決定:從2012級學生起,取消畢業前增加的一次補考。校方表示,這是鞭策學生重視過程學習,督促他們扎實上好每堂課,不要“糊弄”自己,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畢業補考
8成以上都能過關
目前高校普遍實行學分制,學生須在四年里修夠規定學分才能畢業,考試過關一門,就能積累一定的學分。通常來講,如果一個學生某門功課“不幸”掛科,他還有一次補考機會;如果補考也不行,那就繳費重修再考。若這兩關都通不過,就會將“債務”遺留到畢業前。考慮到這些現實,很多學校會在畢業前增加一次補考機會。
不過,西華大學卻在去年11月的全校教學工作會議后,以文件形式向全校2012級學生傳達了取消畢業補考的規定。換句話說,在西華大學,“最后一道保護墻”將在2016年被拆掉。
據了解,去年有近8000學生從西華大學畢業,其中約400多人參加畢業補考,比例達1/20。而根據學校提供的數據,這其中至少有80%以上的學生可輕松過關。
取消補考
有人叫好有人稱不人性
西華大學城市規劃專業大一的黃同學平時在學習上很認真,但身邊總有散漫的同學,她覺得,“如果這兩種不同的學習態度,得到的卻是同樣的評價,顯得不公平。”不過,黃同學的一位師兄卻持保留態度。他稱,如果一個大四學生在考研、找工作、寫論文的過程中,還要擔心能否畢業,恐怕有些“不人性”。
對此,西華大學教務處相關負責人說,如果畢業補考一直存在,學生們就總覺得有退路。學校希望通過取消畢業補考,在一定程度上扭轉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讓他們把每一門課程學扎實,這樣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據了解,早在1990年,教育部(時為“國家教委”)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三十七條就規定,“結業后按學校規定補考,及格后換發畢業證書。”西華大學表示,他們會依舊保留“結業生返校考試”制度,在相應課程考試時,會組織結業生回校,和師弟師妹們一起考試。
省教育廳:
取消畢業補考,難說對錯
省教育廳高教處負責人表示,因為設置畢業補考屬于高校自主辦學權的一部分,不管是教育部,還是省教育廳,都沒有規定過“畢業前能否增加補考,畢業補考又該如何操作”等內容。
該負責人透露,他也參加過一些高校的內部會,會上大家對畢業補考的爭論也很激烈,有人覺得取消好,因為這樣能督促學生自覺學習,把真本事學到手,對提升個人競爭力大有益處;有人又認為保留好,因為事關就業,直接牽扯到學生畢業后的發展問題,“大家覺得兩種做法都是為學生好,但不同的選擇體現了不同的辦學理念,很難去評價對錯。”
新聞背后
設置補考 就業率畢業率壓力帶來的?
成都商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省內還有部分大學保留了畢業補考。例如,四川某大學把“畢業補考”稱為“畢業清考”。而省內一所不愿透露校名的“211高校”教務處副處長告訴記者,該校也會在每年5月底或6月初舉行這場考試。“學校是抱著以人為本的態度,多給學生一次機會。”該副處長分析,學生參加畢業補考的原因很多,并不能完全歸咎于“平時不努力”。比如,一些考研的學生會申請大四上期的課程緩考,等考研結束參加3月舉行的緩考。
一位大學老師則透露,一些學校之所以設置畢業補考,并讓學生輕松過關,這與高校考核畢業率和就業率不無關系。如果某校某專業未畢業的學生過多,不僅影響學校聲譽,嚴重的還能導致該專業在學校“消失”。
據了解,我省有部分高校并不存在畢業補考。比如,四川大學和西南交通大學實行的就是“結業生返校考試”,川大學生可在結業的兩年內參加考試,而交大結業生的考試年限則是從入校算起的6年內,畢業后考試合格了,才能頒發畢業證書。
成都商報記者 江浪莎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