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成都將對全市各幼兒園的保教活動情況展開摸底調查,對存在“小學化”教育現象的幼兒園、違規舉辦招生選拔考試的小學要責令限期整改。
昨日,成都出臺《防止和糾正幼兒園小學化教育的實施意見》,對幼兒園和小學都分別下了“禁令”。“必須要剎住這股風。”市教育局主管學前教育的副局長劉智慧稱告訴記者,之前市教育局也制訂過類似措施,但此次力度最大。
幼兒園禁止訂教輔
什么是“幼兒教育小學化”?市教育局在《實施意見》中給出了定義———違背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提前教授小學學科知識和對幼兒進行相關訓練的,都歸入此類現象。
為此,《實施意見》對幼兒園下了7條“禁令”:禁止推薦和組織征訂各種幼兒教材和教輔材料;禁止接受任何單位和個人以各種名義入園(班)推銷幼兒教材和教輔材料;禁止要求家長統一購買各種幼兒教材、讀物和教輔材料;禁止以集中授課方式或與社會辦學機構合作舉辦拼音、漢字、外語認讀拼寫訓練和數字書寫運算訓練等活動,或給幼兒布置上述內容家庭作業;禁止進行任何形式的知識性測驗和考試;禁止進行違背幼兒教育規律、有損幼兒身心健康的實驗和活動;禁止擅自組織幼兒參加民間組織的競賽、評獎或其他社會活動。
《實施意見》也同時對小學下了三條“禁令”,禁止各級各類小學在入學時進行各種形式的考核、考試及變相考查幼兒拼音、漢字、外語讀寫和運算能力的面試。禁止單獨或和社會培訓機構聯合或委托舉辦以選拔生源為目的的各類幼兒培訓班、興趣班等。舉辦有附屬幼兒園、學前班的小學,禁止以未入讀本校附屬幼兒園(學前班)為由拒收服務范圍內的學齡兒童入學。據悉此次措施和政策力度最大。
發揮家長監督作用
光是下“禁令”,并不足以消除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現象。因此,市教育局也提了一些具體保障措施。比如,要求各級各類幼兒園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遵循其身心發展規律,保證幼兒每天有不少于2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寄宿制幼兒不得少于3小時。
《實施意見》建議幼兒園利用家長學校、家長開放日等多種途徑,宣傳科學學前教育理念。同時,市教育局也將指導幼兒園建立家長委員會,一是利用家長的專業優勢和資源優勢為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提供資源支持或志愿服務,二來,家長也可對幼兒園進行有效監督。
根據市教育局的要求,各區(市)縣教育行政部門將設立并公布舉報電話,接受社會監督。當年有違規行為的幼兒園不能參與評優、評先,幼兒園和園長年度考核不得評定為優秀。情節嚴重的,降低辦園等級甚至取消辦園資質,報審批部門取消“示范幼兒園”等榮譽稱號。對違反相關規定的小學也要進行處理。
同步播報
市教育局將出臺辦法 規范民辦學校招生
成都商報訊 成都市民辦教育協會昨日成立。昨日,市教育局副局長譚學軍接受成都商報記者采訪時稱,市教育局近期將出臺規范民辦學校招生行為相關辦法,期待新成立的民辦教育協會能在行業內配合和引導,形成學校自主辦學、政府監管、行業自律與社會監督相結合的民辦教育管理格局。本月底或下月初,一份關于規范民辦學校招生行為的辦法有望出臺。
截至2011年底,成都市共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2450所,其他各類民辦教育培訓機構800多所。下一步,市教育局將進一步擴大教育市場開放,多渠道引進和擴大社會資本投資辦學,并從職稱晉升、業務培訓等方面支持民辦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市教育局也倡導公、民辦學校實現錯位發展,避免同質化競爭。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