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教育局于日前公布了2011年工作要點,指出今年將在大力發展學前教育、推動普通高中教育多樣化發展、深入推進職教攻堅等方面重點開展工作。制定出臺城鄉公共教育資源均衡配置辦法,從根本上緩解“擇校熱”。認真落實好成都市政府《關于促進學前教育發展的意見》,確保年底前初見成效。
“2011年,成都將著力實施素質教育,著力提高教育質量,著力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體制機制改革,著力促進教育公平,深入推進教育均衡化,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加快推進教育國際化,推動教育事業優先發展、科學發展、創新發展。”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長劉智慧說。
關鍵詞·學前教育
《要點》中明確指出,今年將認真貫徹落實《成都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學前教育發展的意見》,督促、指導區(市)縣通過多種形式發展公益性幼兒園。大力推動公建配套幼兒園的建設和移交工作;協調制定公益性幼兒園的收費標準,完善民辦幼兒園備案制收費,加強幼兒園收費監管;推進農村公益性標準化中心幼兒園建設,督促、指導郊區(市)縣全面完成223個農村鄉鎮(街道)公益性標準化中心幼兒園建設任務;嚴格幼兒園辦園準入,制定中心城區辦園標準,指導其他區(市)縣按鄉鎮(街道)、村(社區)分別制定標準。
關鍵詞·公平就學
今年將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切實做好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按戶籍所在地就近入學和居住證持有人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工作,保障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就近入學、公平就學。嚴格學籍管理,嚴格控制考試次數,改革考試評價方法。做好省級示范性普通高中指標到校生招生及中考加分項目管理;在城區試點中考網上閱卷。整合成都市特教資源,優化特教學校(中心)布局,提高特殊教育質量。
關鍵詞·普通高中
今年繼續做好普通高中集團化發展,擴大優質普通高中學校招生規模,著力縮小市域內普通高中學校之間的差距。加強對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指導,促進成都市32所省市級課改樣本校形成課改特色。加強成都市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學校建設,努力探索構建有助于拔尖創新人才成長的培養機制。探索普通高中與國內外高等院校銜接辦學的有效途徑。啟動特色普通高中學校的申報和創建工作,在成都市打造一批具有鮮明藝術、體育、科技、國防教育等特色的普通高中。
關鍵詞·職教攻堅
開展中高職“立交橋”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加強示范性學校、重點專業和實訓基地建設,力爭創建3-5所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校,2-3所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1-2所省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1個國家改革創新重點專業,新建城市軌道交通、美容美發、旅游3個大類專業公共實訓基地,力爭國家資金支持成都市創建1-2個實訓基地;建立完善職教集團運行機制,新組建建筑、學前教育2個專業職教集團。
關鍵詞·繼續教育
創建“全國城鄉社區數字化學習實驗基地”。實現“市、區(縣)、街(鎮)、社區”四級數字化學習樞紐與端點無縫覆蓋。啟動“市民課程資源開發工程”和“能力測定試點和學習成果認定工程”。建立豐富的網上學習課程資源,實現共享交換與增值功能;發放市民“終身學習卡”,建立市民“學分銀行”制度。創新社區教育活動模式,在中心城區和部分區(市)縣創建“最成都·市民課堂”。
關鍵詞·素質教育
開展紀念建黨90周年主題教育活動;積極開展以“生命、生活和生存能力”為主題的“三生教育”活動。實施“中華經典三進”工程;廣泛開展閱讀教育活動,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引導學生積極開展鄉村生活體驗、野外生活體驗等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實施中小學生課業負擔專項監測工程,2011年率先實現小學生減負。啟動“成都市心理維護中心信息平臺”建設。
關鍵詞·教學質量
堅持回歸課堂,樹立“高信息備課、高密度教學、高強度思維訓練”的理念,強化“學生主體、教師主導”,重視學生創新精神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優化教法學法和教學流程。加強教學視導和學校教學管理督導,加強對教師教學流程的監測。制定質量評估標準,加強對幼兒園教育質量的監管和指導;開展學業質量監測,完善我市中小學教育質量評估體系。建立學校教育督導評估考核電子平臺。改革普通高中綜合評估考核方式。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
以一樞紐(“城域教育專網信息交換樞紐”)、兩中心(教育教學資源中心、現代遠程教育中心)為重點,加快教育信息化的應用,建設完成一批城區優質學校和農村學校點對點教學資源互動共享平臺。成都市校園網覆蓋率達100%;成都市中小學生機比、師機比分別達到12:1和1:1。在成都市范圍內全面開展遠程互動教學,擴大七中網校和網班輻射范圍,讓更多學生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
關鍵詞·教師隊伍
深入開展“十萬教師大比武”活動,加強對教師教學基本功的培養與考核。實施“市級骨干教師培訓”。2011年,完成1473名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完成5000名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培訓。開展1000名幼兒園市級骨干教師高水平培訓,開展幼兒園教師免費專業培訓。加快農村中小學薄弱學科教師培養。完善免費師范生培養制度,逐步擴大到幼兒師范教師。
繼續實施“常青樹”計劃,力爭3年內實現每一所農村中小學校有一名名優教師。完善名優教師人才梯隊建設。建立市級“名師工作室”;建設100個成都市教師專業發展導師工作站;建立“特級教師資源庫”,定期開辦“名師講壇”;啟動普通高中學科領軍人物及普通高中學校管理人才培養項目。推進班主任準入制度區域試點,提高班主任隊伍專業化水平。
關鍵詞·教育國際化
積極規范、扶持成都市高完中附設國際部擴大規模、提升質量。支持辦好樂盟國際學校和愛思瑟國際學校等一批外籍人員人子女學校。創建“國際職業教育(成都)開發院”,引進經合組織(OECD)“國際成人能力測驗”項目,開展社區教育水平的測試。
引進先進國際課程特別是職業教育課程,推行成都職教“走出去”戰略。選派對外漢語教師到境外任教,創辦孔子課堂。成立國際課程研究中心。
進一步深化教育開放與合作。推進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的國際交流。主動與歐美知名高校、教育機構、非盈利組織和有關財團合作,辦好第二屆“都江堰國際論壇”,辦好學前教育國際論壇。聚集海內外的專家、學者、政界領袖及知名企業家等,創建“成都教育智庫”。推進與上海等地的教育合作。
關鍵詞·體制改革
推進辦學體制改革。鼓勵社會資本興辦教育,加快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辦學主體多元、辦學形式多樣的辦學格局。進一步落實公辦、民辦學校師生平等的法律地位,落實支持民辦教育的優惠政策。完善民辦教育督導評估體系,嚴格民辦學校辦學準入。(信息來源:華西都市報 記者王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