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摸底考試中,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全州縣石塘鎮初中的留守學生有26人獲得成績進步獎,占全校獲獎人數的43%,成為學生們“比、學、趕、超”的榜樣。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由于把關愛留守學生作為活動切入點,桂林市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學生無一輟學,學習成績大幅度提高。
據桂林市教育局局長鐘平介紹,桂林市外出打工人員多,全市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有留守兒童64976人。小學和初中生中留守兒童占到20%以上,有的學校留守兒童比例高達70%。
桂林市教育局在調研中了解到,各中學留守學生的學習、生活、成長普遍存在困難和問題。在學習實踐活動中,桂林市教育局出臺了《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就學及留守兒童的管理和措施》,成立留守學生工作領導小組,建立留守學生信息檔案,在每學期開學進行調查摸底,全面掌握留守學生家庭、學習、生活情況。
讓留守學生在學校感受呵護和快樂,愿意留在學校,成為各縣市和學校的重要工作。臨桂縣宛田中心小學籌集資金20多萬元建起了“留守學生之家”,讓那些因父母外出務工,家里無人照顧的學生集中到學校住宿,并專門安排生活教師照顧、指導他們,讓157名學生有了家的溫暖。平樂縣榕津中學16名黨員全部擔任“代理爸爸”或“代理媽媽”,在黨員的帶動下,學校所有教師都自覺和留守學生結起了對子。學生小莫因父母長期外出打工,得不到父母關愛,性格變得偏激、孤僻和敏感,“代理媽媽”使她的性格漸漸變得開朗活潑。
鐘平說,關愛留守學生的活動讓師德師風建設進一步增強了,教師們更關愛學生,直接帶來留守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平樂縣榕津中學12名留守學生曾離開學校,現在都重新回到了校園,因為他們不再擔心在學校沒人疼,不再害怕學習跟不上。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