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晶(化名)是杭州一所小學的一年級新生,距離開學才一周時間,看似還沒從興奮中走出來的她這幾天根本沒有時間上網看電視,因為有一大堆的“規矩”等著她,其“80”后媽媽杜梅更是累“趴”了。
記者在一新生家長的社交平臺上了解到,像杜梅這樣的家長還不在少數。有的家長甚至直接拿出了一張拼音表,里面的拼音多的嚇人,不僅有單音節還有雙音節。家長張女士說:“老師說讓孩子每天讀,剛一個禮拜就學了那么多,孩子第一遍還行,第二遍直接哭了。”還有一位天長小學的家長說:“我們作業算少的了,可都是爹媽的作業。”
家長陳女士給記者列出了大致時間表,“下班到家差不多6點半開始陪他作業,然后練習,閱讀,整理書包,基本8點左右才能吃上飯,要等兒子睡了我再做別的,這個時候基本要10點了。”“80”后的媽媽直呼沒自己的時間。
教育部日前公開征求意見的“減負”十條規定,包括“零起點”教學,一年級新生入學后,要嚴格按照課程標準從“零起點”開展教學,不得拔高教學要求,不得加快教學進度,同時不留作業。小學不留書面式家庭作業,可布置一些適合小學生特點的體驗式作業。
“書面作業現在好像都沒有,但是很多作業還是要家長參與陪著讀,不然那么小的孩子怎么能完成的了,這給我們家長增加了不少壓力。”家長們都紛紛吐露心聲,但他們普遍表示,關鍵還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的確,隨著家長對教育的重視,孩子的起點越來越高。杭州大關小學一年級語文老師包天英被一個數字嚇了一跳,全班37個小朋友,平均識字量有500個,最多的認識2000多字。而記者獲悉,事實上,現在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只要求小朋友會認400個字而已。
杭州江心島小學一年級語文老師王玨回憶,2000年,她帶一年級,班里有個孩子在開學前能認四五百字,已經是最牛最牛的了。今年這屆新生,認識四五百字的,的確不少,有一兩個孩子能認1000字以上。
不僅孩子們認字多了,100以內的數學加減法也都不在話下,英語更是流利的一塌糊涂。
31歲的張先生說,小時候父母每天忙于生計,關注更多的是拿回來的那張成績單,對于孩子的內心世界了解甚少。因此他很痛恨傳統的應試教育,高度擁護素質教育,希望在孩子這一代能徹底改變當前的教育現狀。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