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7年至今,東陽市吳寧一中70后語文老師王秋珍已出版了7本書,合計140多萬字。僅2012年,王秋珍一年的自由投稿稿酬就超過了2萬元。
一次偶然的競賽,激發了文學夢想
1996年,王秋珍參加了金華市青年教師下水作文競賽。競賽分兩塊,一是現場作文,一是平時的發表作文。當時,王秋珍抓到的現場作文題是《我最敬愛的人》。現場不少老師帶了預先準備的作文應戰,年輕的王秋珍只帶了一支筆。但她沒有慌張,她回憶了學生怎樣寫自己的細節,就以學生的口吻寫下了一位老師,叫何老師。當然,何老師是自己的化身。這樣的處理,王秋珍認為特別符合教師下水的要義,而且材料全來自生活。上交的發表作文,王秋珍選了發表在《浙江教育報》上的《一頓晚餐吃兩次》,寫的是某一次自己的飯盒倒了,學生一個個勻出飯給她吃,離校不遠的巧琴同學還回家拿了飯。事情不復雜,卻很溫暖。
評比結果出來,王秋珍得了一等獎,也是東陽眾多參賽老師中唯一的一等獎。好成績給了王秋珍信心。王秋珍是中師生,她一直認為自己沒有扎實的文字功底,不敢和文學結緣。但這次看似偶然的獲獎后,文學在王秋珍面前招手。1997年,東陽市初中語文教研員杜偉中老師以東陽市語文教研室的名義幫王秋珍出了一本書,并命名為《王秋珍下水作文集》。杜老師還專門為之作序,并在序中說,希望王秋珍能寫出更多的書來。
王秋珍非常感動。同年,王秋珍的一篇小評論登上了《人民教育》,雖然短小,但這樣的國家級權威期刊,是多少人的文字夢想!她決心拿起筆,并且再也不放下。
教書寫書相得益彰
作為一名教師,首先要育好人教好書。為提升自己,王秋珍愛上了看書,并開始了理論和實踐的整合。她決心寫一本論文專著。寫論文枯燥乏味,是不少老師頭疼的事情。王秋珍覺得自己不是教授,不是理論家,寫不出純理論的高深文章,應該多寫寫自己的做法想法實驗探索之類。于是,她的筆指向了作文教學、詩文賞析、閱讀教學、電化教學、心理輔導、課題研究以及德育探討等。經過7年的積累,2004年,王秋珍的第二本書得以面世。王秋珍將它命名為《秋耕》,因為她覺得自己只是“秋季播種之前,用犁翻松土地”,還遠遠沒到收獲的季節。次年,《秋耕》一書被評為金華市優秀專著二等獎。其間,這些文章不少獲得了金華市論文評比一等獎,并在《語文教學與研究》《語文學習》《語文世界》、《班主任之友》等雜志發表了二十多篇,為王秋珍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同時,王秋珍還在《中國教育報》《人民教育》《教師報》等報刊發表了幾十篇隨筆。王秋珍又萌發了將這些隨筆收集的想法。于是,2008年,王秋珍出版了第三本書《彼岸花》。書名來源于書中的一篇文章。這本書中大部分文章的素材,來自王秋珍自己的日常生活,表達對親情友情的感悟。文章題材豐富,筆觸伸向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了眾多讀者尤其是學生群讀者的喜愛。當年6月10日,王秋珍在新華書店舉行了簽名售書,現場的熱烈氣氛給了王秋珍鼓舞。2009年,東陽市教研室為激勵王秋珍的創作熱情,又提出要給王秋珍出一本書,并幫助取名為《春江水暖》。王秋珍找出兒子二年級時畫的一幅荷葉青蛙的水彩畫作為封面,給人感覺非常清新。
下水作文、論文集、散文隨筆,除了這些,王秋珍就差沒寫過小說。經常有學生對她說,老師,你來寫一部校園小說吧,把我們之間快樂的生活都寫進去。
我可以嗎?王秋珍問自己。有一回,她做了手術后躺在床上。媽媽告誡她,不要看書寫字,不要著涼感冒,不要辛苦勞累……可是,床上的時間實在太無聊,王秋珍偷偷地起床,寫了幾千字的小說。沒想到,她的身體嚴重抗議了。王秋珍只好躺著,再也不敢輕舉妄動。因為不滿意,她還把自己辛辛苦苦寫成的東西撕了。
一次,王秋珍看到有人這樣描述巧克力:“幾個美麗的貝齒軋過去,一汪濃香,一嘴春光,一舌翠綠熱情的熱帶風光,一喉頭的滿足,一心的樸實幸福。”王秋珍萌發了寫小說的靈感,書名就叫《巧克力》,希望我們的教育能以“巧”克“力”,充滿幸福與快樂。后來,王秋珍看到《教師博覽》雜志上有“教師的絕活”征文,王秋珍就寫了一篇《做一名棒棒糖老師》,5000多字的文章居然發表了。這時,王秋珍決定生一對“雙胞胎”:《巧克力》和《棒棒糖》,用“棒棒糖”指甜蜜的而有效的教育藝術,書名都用了雙關。2011年,雙胞胎出生了,2012年再版。好記好聽的書名贏來了更好的口碑。
這些書,兒子嚴寒都很喜歡看,有一次他對王秋珍說:“媽媽,您為什么總請別人題字?”王秋珍萌發了母子合作的想法。她負責文字,兒子負責題字和插圖,在自己發表文章的同時,給兒子也留一點成長的印記。兒子嚴寒很重視這次機會。封面題字,寫什么體好呢?楷書、隸書、行書?他覺得行書更老氣,就從字帖里找了行書來練習,再找出最滿意的三個字給了王秋珍。兒子學過軟筆書法、素描、中國畫,王秋珍又挑選了好一點的作品作為插圖。2013年,新書《雖然愛》在一家人的期盼中面世了。
在不斷出書的過程里,王秋珍獲得了東陽市語文、綜合、心理等優質課評比的第一名,獲得了東陽市教壇新秀、東陽市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金華市優秀輔導員、金華市教改之星、全國作文優秀指導老師等榮譽。最忙的幾年,她當任了兩個班的班主任和校團委書記,任教兩個班的語文和音樂。她說,這些經歷是寫作最好的素材。寫書和教書相得益彰。
她和學生的文學夢
因為文章寫得多,書教得好,王秋珍成了《教師博覽》的教育人物和《語文學習》的封面人物。她的不少文章上了《讀者》《散文》《中國教育報》《人民教育》等刊物,有的還被雜志轉載。東陽日報優秀通訊員一等獎、東陽日報復刊20周年十佳優秀通訊員、東陽市通訊報道一等獎等成績也是對王秋珍一路走過的鼓勵。2012年,王秋珍稿費單上的數字突破了兩萬,面對旁人羨慕的眼光,王秋珍覺得那只是寫作的副產品。寫作帶給她的是充實感和愉悅感。如今,她依然喜歡隨手記下師生交往的點點滴滴,為未來的日子儲蓄精神財富。因為文字,王秋珍結識了不少文友。被譽為活字典的蔣文生和農民寫手王立成專門跑到學校認識王秋珍。有一回,王秋珍在醫院看病,有位醫生專門找過來問她:“王秋珍是你嗎?你就是作家王秋珍嗎?”王秋珍很怕辜負這份熱情,希望自己的文學夢能一以貫之。
王秋珍一直提倡學生每天閱讀,并把課堂時間提供給學生閱讀。同時王秋珍堅持編輯學生的作文,幫學生出班刊,每本班刊達十幾萬字,至今已有38期。她每年都會指導學生正式發表七八十篇作文,目前已發表1400多篇。《快樂作文與閱讀》《作文與考試》《閱讀與作文》《作文新天地》等十幾家刊物推出了她的文學社團專刊。郭佳鈺、湯雨笛等同學還獲得了全國作文競賽一等獎。十幾位同學上了作文雜志的“作文之星”。
在王秋珍的影響下,她班上愛好文學的同學特別多。有的同學甚至一周就寫完一個本子。2013年,王秋珍讓學生暢想中國夢或自己的夢想。李嘉惠同學說,她的夢想是成為新聞記者。張暄悅同學表示,自己的夢想是成為作家畫家,可以把故事和畫畫結合起來,將中國文化傳播到國外去。湯雨笛同學說,想成為作家畫家,莫言完成了中國夢,自己也要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全班想當作家的居然是最多的。這給了王秋珍很大的震撼。(通訊員:張偉忠)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