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出分之后,有些學生表現出難受、焦慮、著急,這時候家長該怎么辦?北京宏志中學心理教師孫治英表示,家長要給孩子減壓,表示出對孩子的理解與支持,但更重要的是應該用行動幫助孩子緩解心理壓力,在交流過程中少些說教,多講道理,絕不能指責、謾罵。”
案例
讀者張先生:我兒子是北京某重點中學學生,高考結束后,兒子對照標準答案對自己的各科試題進行估分后,信心滿滿地對我們說,他這次應該是超水平發揮,能比一模成績高出10分左右,估計自己填報的北京化工大學沒有什么問題。結果高考成績出來后,兒子的成績是588分,比一模的成績還低了4分。當電視里播出北京2013年統一招生考試各批次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時,兒子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北京本科一批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為550分,居然比2012年整整高出73分。對比自己的考分兒子當時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把自己關在小屋里大哭起來。這幾天,我兒子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天天都呆在家里,根本不愿與親戚、同學接觸,情緒非常低落。我們看到兒子這副模樣,都非常擔心。想跟他交流一下,但兒子根本不跟我們交流,面對我孩子這種情況,我們家長應該怎樣做呢?
專家點評
北京宏志中學心理教師孫治英:每個考生參加高考都想得到理想的結果,而不愿意看到低于期望值的結局,這種心理的單項強化增強了考生心理的脆弱度。而且許多考生的大腦皮層對情緒的抑制作用機制發展得還不夠成熟,還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許多考生對成功的過分追求,對勝負的過分關注,對一次失意的過度恐懼,都會使得他們在害怕失意的精神壓力下,心態失去平衡,憂慮與悔恨的情緒就自然而然出現了。
高考出分之后,如果孩子表現出難受、焦慮、著急,這說明他的心理壓力已經很大,家長要給孩子減壓,表示出對孩子的理解與支持,但更重要的是應該用行動幫助孩子緩解心理壓力,在交流過程中少些說教,多講道理,絕不能指責、謾罵。
首先是家長要先平靜下來,用理性的態度對待孩子,鼓勵孩子把擔心和痛苦說出來。不要讓孩子單獨面對壓力,要讓孩子親身感受到,全家人都和他在一起,共同面對問題。
再次,家長要做有心人,當發現孩子因考試成績不理想出現焦慮、悔恨的心態時,要有意識地多與孩子溝通交流,最重要的是要接納孩子的努力,這是對孩子最好的鼓勵和尊重。告訴孩子,父母之所以花費很大的心血,是因為你是我們的寶貝,不是因為要你必須有一個好成績。你已經努力了,這個父母都看到了。至于結果,會有很多影響因素,不必太自責,很多事情不是完全受我們自己控制的。另外,也可以請一些孩子平時比較尊重信服和愿意交往的人與孩子交流,給孩子以適量的寬容、愛護與指導等。
最后,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分數失常的原因。可從實力、技巧和心態三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像上述案例這位考生,他的成績應該屬于正常發揮之列,只是他自己高估分數,高期望帶來的極度失望。家長要鼓勵他調整期望值,接受現實的分數,多跟考得不如他的同學比,緩解內心的失落和絕望。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