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杭城各所高中錄取分數線揭曉。
除了分數線,對于很多準備小升初的家長來說,他們更關心的是今年各所初中的重高上線率。
這幾天,本報記者也大致了解了下杭城各初中高分考生及優秀學生情況,并聽取校長們的觀點和感受。
現狀>>>
民辦公辦,紛紛“展示自我”
“參考人數為318人,500分以上232人;已被二中、學軍、杭高錄取的人數為252人;考上前8所重點中學的人數為278人,加上前期已被重高提前錄取的保送生、特長生,共計被前8所重高錄取的人數為340人……”昨天,中考第一批錄取一結束,記者看到文瀾中學校網上已掛出《2013年中考文瀾考生被前八所錄取通報》。為表示客觀,學校還將530分以上高分段的考生名單也進行了公示。這一數據著實令絕大多數家長嘆為觀止。
事實上,各學校之間的“自我展示”和“較量”,在幾天前就開始了。
中考成績一公布,杭州幾家民辦初中就或多或少地向媒體公布自己500分以上高分學生數。也有公辦學校校長深夜聯系本報表示,“每年中考后民辦學校都要高調曬成績曬狀元。其實,杭州一批公辦中學辦得并不差,升學率也很有競爭力。”
比如,記者了解到,杭十三中本部今年初三畢業班642人,439人參加中考,其中500分以上有75人、480分以上有157人,最高分是529分。提前保送的有67人,前八所特長生13人,被國際高中錄取的31人,出國讀高中的有24人。
江南實驗學校今年迎來了“民辦轉公辦”后的第一屆畢業生。“我們學校今年中考最高分是546分(含20分附加分)。從整體上來說,我們學校參考人數是250人,500分以上的高分學生有80人,占32%的比例。”江南實驗學校有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作為一所公辦學校,能取得這樣優異的成績實屬不易,這是我們值得驕傲的地方。”
同樣,春蕾中學從今年的升學情況來看,民辦轉為公辦后勢頭也依然強勁。春蕾中學今年有230位學生參加中考,500分以上的有30多人。另外,有42名保送生,“前三所”保送生有14名。校長施環紅說,分數重要,而孩子的特長發展、快樂成長也同樣重要,學校一直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專長。
勇進中學(北師大杭州附中)今年畢業總人數是206名,今年有117名同學參加中考,達到第一批錄取分數線的學生有103名。
家長擇校時,更關注學校升學率
事實上,家長們似乎比學校更關心初中中考升學率這個數據。
“文瀾今年的最高分是542分,與中考狀元只相差了1分。作為文瀾的家長,我絕對相信文瀾的實力。”溫女士告訴記者,“每年中考結束,中考成績出來到錄取期間,是家長們最關注學校成績的階段。當年,我為女兒選擇初中前,就連續關注了三年初中中考升學率等相關數據。”
杭城各大熱門網站上,對今年各個學校中考成績的討論不少,而且點擊率超高。“我家小孩馬上要升xx中學了,特別留意了今年的xx升學比例。xx主要是有4個校區,基數大,今年500分以上的有261人(估計含保送什么的在300人左右),總的參加考試人數應該在1000人左右。這樣一來,xx估計進前三的比例并不高。”某網友在網上發帖引來眾人的贊同。
“我兒子明年就要小升初了,選公辦還是選民辦,孩子究竟適合讀哪所學校?這些問題已經糾結我們全家很久了。”住在城西的家長王女士告訴記者,兒子成績不錯,又有體育特長。但最終會選哪所學校,不可否認,各個學校的中考升學率仍是擇校的重要參考依據。
觀點>>>
“特色”與“升學率”,如何平衡
今年不少公辦初中的升學情況也相當不錯。這些在家門口讀書的孩子,三年來,有了很好的成長。“不能只關注分數,我們希望以一種多元化的升學方式,找到最適合孩子的路徑。”青春中學校長陳音說。
比如,青春中學初三(2)班胡天祥這次考了516分,之前,他放棄前八所重高的保送資格。胡天祥告訴記者,小升初時,自己成績不錯,也去參加過民辦搖號,“沒搖上,現在倒是很慶幸,在公辦學校競爭沒那么激烈,得到的各種鍛煉機會更多。”胡天祥很愛看歷史書,愛象棋和羽毛球,“功課沒那么緊張,平時這些愛好也不用丟。”
勇進中學的體育也很強。比如男排,多次在杭州市中學生的排球比賽中名列前茅,去年初二體育抽測杭州市第一名。
雖然公辦學校各有特色,但家長一味追求升學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民辦初中生源大戰愈演愈烈。
“早在今年一、二月份,就有民辦初中開始‘掐尖’工作。一方面民辦初中有超高的自主招生比例,另一方面,今年各個民辦學校的搖號比例都控制得出奇地低。如果不改變這種狀況,我有理由懷疑三年后的中考,所有公辦初中會出現重高‘零’升學率。”某公辦中學校長向記者道出了不少公辦校長內心的擔憂。
“綠色指標”逼迫中小學教育改革
生源大戰、升學率PK,裹挾了學校、家長、學生,大多數人在這波洪流中身不由己地前行。
“學生的個性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張揚?學生是否喜歡研究?孩子的動力是否真正出于內在的需求?每個學生都是個體,他們背后的潛能比分數更重要。”采荷中學校長嚴國忠對分數有著非常理性的看法。
在記者采訪嚴校長時,一位以“創新型教授”身份正準備去香港中文大學任教的哈弗大學博士后來找校長謝師。“我這位優秀的學生,當年初中成績并不非常出色,高考也只考上了寧波大學。但他沒有放棄研究的愛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成功道路。”嚴校長表示,“不是說不要升學率,初中是最基礎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學校究竟起到哪些作用?只盯著孩子的成績,最多只能考個好大學,但離世界頂尖還有距離。家長、老師和校長都應該有接軌世界一流基礎教育這個高度,不能只追求短期目標。”
為什么素質教育喊了這么多年卻舉步維艱?原因很多,其中教育質量評價觀念的束縛,阻礙著改革的深入。幸運的是,記者了解到,不久前教育部剛剛印發《關于推進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意見》。依照該意見,未來將通過綜合考查學生發展情況評價學校教育質量,不再用高分衡量“好學生”、高升學率衡量“好學校”,而是從學生品德發展水平、學業發展水平、身心發展水平、興趣特長養成、學業負擔狀況等5個方面,綜合考察學生發展狀況。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