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
各個學校都在新學期里實行教育局頒發的“減負令”,孩子們的書包輕了,可以自己背包回家。
【加餐】
學校不補課了,很多孩子反而被家長送到外面補習機構“加餐”,這樣一減一增,還是不能從根本上減輕學生的負擔。多給孩子們一點空間,家長對孩子過分的期待,反而是另一種負擔。
3月4日是拉薩市中小學校開學的日子,記者走訪了拉薩市第一小學、城關區海城小學、廣西友誼小學和拉薩市實驗小學等學校,發現孩子們不像以往那樣感覺壓力很大、身心疲憊,他們體會到的是幸福、快樂和溫暖。
各個學校都在新學期里實行教育局頒發的“減負令”,孩子們的書包輕了,心情自然變得無比輕松。
只有8本書
可以自己背包回家了
昨日上午9時30分,記者在拉薩市第一小學看到,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陸續來到學校,假期后的第一天上學,孩子們顯得格外興奮。一些家長告訴記者,孩子平時還會睡睡懶覺,今天很早就起床了。
上課鈴響了,學生們整整齊齊地坐在教室里,發新書便是他們新學期的第一課。學生們陸陸續續領到了新書,并迫不及待地翻看起來。在該校三年級教室,一名小女孩笑咪咪地翻看新學期的語文課本。她不時低頭自言自語,不時跟同桌愉快交流。看著五顏六色的課本,她特別高興。“明天就上課了,我得先預習一下。”她告訴記者,今天只領到8本教科書,學習起來應該很輕松。記者觀察到,他把教科書瀏覽一遍后,小心翼翼地將書本裝進嶄新的書包里,還不時掂量一下書包的重量。“以前領到新書后,書包可重了,放學后都是媽媽幫我拎著書包回家,今年可以自己背回家了。”
學生“減負”
家長應同步進行
寒假期間,許多學生忙著上各種補習班,過著和在校時無異的生活。記者采訪發現,不管是否“減負”,孩子們始終在忙碌;不論學生補沒補課,老師都“操碎了心”。讓“減負”落到實處,還需要老師、家長、學生間加強溝通,并實現“應試”局面的真正轉變。
如何給學生“減負”,真正讓學生感到讀書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針對這個話題,拉薩市第一小學教導處青主任說,“減負”不是簡單的,要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進行有效的學習,這樣才能讓學生有幸福感。該校一直都在探索如何在減少作業量的同時,讓學生更輕松地把知識要點掌握了。“像一、二年級的學生,布置的家庭作業在課堂上基本都做完了,三年級以上的學生會適當的布置些作業,作業量平均在一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做完,但是做作業這方面,還得要家長和學校這邊同步。”青主任說。
“減負,應該需要老師和家長同時進行。”拉薩市第八中學某值班教師說了這么一個現象,學校不補課了,很多孩子反而被家長送到外面補習機構“加餐”,這樣一減一增,還是不能從根本上減輕學生的負擔。作為學校教師,他希望把時間還給孩子,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反而成了孩子的另一種負擔。
城關區海城小學校長表示,減負不單是少布置家庭作業、不補課、不加課等,還要求老師嚴格執行每堂課40分鐘的標準,課余也要和學生平等共處,讓孩子每天都在一個快樂、愉悅的環境中學習,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給孩子“減負”。
家長談“減負”
減負能給孩子 留下更多空間
曲珍的孩子在拉薩市實驗小學讀四年級,她告訴記者,自從去年學校開始實行“減負令”后,孩子每天有了空余時間看自己喜歡的課外書籍。以前,老師布置的作業多,孩子每天放學回家都會花2至3個小時來寫作業,寫完當天的作業,還得拿課本預習第二天的課程,所有功課都做完后,已經快9點了,孩子才肯吃飯。作為媽媽的曲珍經常擔心孩子的身體吃不消。
小小年紀就知道埋頭苦讀,家長是應該感到欣慰還是心疼呢?同樣作為家長的劉老師對學校減負非常贊成。她說,作為老師她將每一個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減負不僅是在學習給孩子留更多的空間,在行為上可以培養自覺主動的習慣。記者 劉婷婷
學生表心聲
需要時間放松
家住尼吉苑小區的丹增是小學三年級學生,他這個年齡段對減負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只是單純理解為少做作業。有高年級的同學,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減負就是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們多做些教學游戲以加強課堂樂趣。
老家在四川的張靜是八一校的一名小學生,去年從成都轉學到拉薩。“每天回家最好半小時就把作業做完,這樣就有時間看動畫片了。”這是張靜理解的減負。她說,每到寒暑假來臨,基本是在培訓班度過的,同時也透露出了對家長的不滿:“現在學校的作業并不算多,老師也給我們留了空間,只需要爸爸媽媽少給我報課外班,我也需要時間放松。”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