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大學與賀蘭縣的合作由來已久,而隨著昨日500畝的服務地方基地共建協議簽署,雙方的合作將進入常態模式。
按照雙方的合作協議,賀蘭縣將依托寧夏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等科研平臺的資源,在新明水產基地,建設集產學研合作、教學實踐改革、就業創業、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多功能為一體的“五型”漁業技術創新服務基地1個,服務基地規模達到500畝。
實際上,賀蘭縣的水產養殖企業多年來從未間斷從寧夏大學“取經”,1991年就開始與寧夏大學合作的賀蘭縣新明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旭明便是其中之一,他從寧夏大學引入的福瑞鯉品種,將每斤的養殖成本由4.8元降至4元,為全縣養殖農戶增收1000萬元。“企業的優勢在于有生產實踐,但是缺乏科研創新的人才,希望借助服務基地的建設,能夠吸引更多的人才留在公司,幫助企業更好、更快發展。”寧夏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蘇建宇認為,校企共同合作,對于雙方是雙贏的事情。“高校具有科研平臺和人才方面的優勢,寧夏的企業創新需求旺盛,但是創新的能力和條件欠缺,企業在科技研發和人才方面需要學校的幫助,而學校也可以通過幫助企業發展,達到鍛煉人才隊伍和明確學術研究方向的目的。”蘇建宇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