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5歲男孩偷偷看黃片”這篇報道引起全國各地讀者的關注。見報第一天,就有數百名家長打來電話、發來短信,向導報記者傾訴自己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和困惑。一周來,內蒙古、山東、廣東、江西等多個省市的家長紛紛打電話咨詢。
如果您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了問題和困惑,請發送郵件至809361771@qq.com'>809361771@qq.com">809361771@qq.com,我們將請專家為您答疑。您也可以關注“zwzjtjy”微信公眾號,在此平臺上與張文質老師近距離交流。
張文質給家長的一句忠告:
今天的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如果父母還不跟她(他)生活在一起,孩子將被拋入無邊的孤獨當中。在這樣的孤獨狀態里面,他是很容易受到各種誘惑的。一旦他接受了誘惑,便踏上了另一條“不可逆”的成長道路。
案例 女兒竟是同性戀
女兒雯已經是初三的學生了,身材高挑,皮膚白皙,性格直率,蔡女士怎么也想不到,雯居然是同性戀!
蔡女士與老公都是做生意的,四處奔波,很少有空留在家中陪伴女兒。因此,雯很小的時候,就由保姆照顧。前幾天,班主任打電話給蔡女士,說雯成績下降,而且還蹺課。
蔡女士十分自責,急忙趕回家。回到家才得知,雯好幾天沒回家了。
蔡女士氣急敗壞,打電話給雯:“你給我馬上回家,不然就別想再回來!”
雯回家了,一進門,她就開門見山地說:“老媽,我談戀愛了。”
雯說,初一時,她認識了大她七八歲的女孩佳,佳經常在學習、生活上關心她。去年,她和佳確定了戀愛關系,前段時間還同居了。
雯說她一點也不后悔,甚至說:“我們永遠不會分開。”
分析
父母缺席 孩子難形成性別意識
對此,張文質認為,父母不在孩子身邊,孩子就不可能得到父愛和母愛,也很難形成正常的對男女性別差異上的認識,如果孩子是獨生子女,則更難。
今天,仍然有很多家庭、學校對男女交往嚴加限制,這種限制是有麻煩的,它可能避免了男女同學之間的“早戀”。張文質表示,所謂的戀愛,或者說是好感,其實是生命成長到一定階段所產生的自然的果實。孩子到一定的年紀,自然會對異性、對情愛產生一種強烈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她(他)遇到一個什么人,變得極為重要。
可能性被激發 再難逆轉
案例中,佳對雯的關懷無微不至。張文質分析,這種關懷,正好補償了雯在家庭生活中的情感欠缺。
同時,佳是一個同性戀,她會很自然地把這種對雯的關心逐漸轉向性的引導。
張文質表示,每個人身心中都蘊含著各種可能性,佳對雯性方面的引導,正好把雯身上同性戀的可能性激發出來了。這種可能性一旦被激發出來,就非常難逆轉了。
藥方 認識自我 形成性別意識
“我在這里不想探討同性戀應該還是不應該的問題,我覺得,從家庭來說,父母首先要建立一種正常的家庭生活狀態與情感交流狀態。父母與孩子生活在一起,盡早地幫助孩子認識自我,這仍然是最重要的家庭生活方式。”
讓孩子自然而然地形成性別意識,既有助于她(他)的健康成長,也有助于她(他)保護自己不受侵害,與人交往的時候有一定的界線。正常的家庭生活是孩子身心成長的最重要的保障。
限制孩子的非正常交往
另一方面,父母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去跟不同性別的朋友進行正常的交往,同時又要限制他(她)非正常的交往。什么叫非正常的交往?比如,孩子外出的時候,你不知道他(她)去了哪里,不知道他(她)跟誰在一起,不知道他(她)什么回來,不知道他(她)到底會不會回來。
今天的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如果父母還不跟他生活在一起,孩子將被拋入無邊的孤獨當中。在這樣的孤獨狀態里面,他是很容易受到各種誘惑的。一旦他接受了誘惑,便踏上了另一條“不可逆”的成長道路。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