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辦大學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
一直參與籌辦和創建溫州肯恩大學的副校長錢強坦承,創辦一所大學很難,創辦一所中外合作大學是難上加難,中外雙方協議的簽署都比較謹慎,手續很繁瑣,尤其在法律層面上的對接,很復雜。“投入很大,包括師資的投入,學校基礎建設的投入,目前來說投入和產出不成正比。”
這和昆山杜克大學劉經南校長的說法不謀而合,他介紹說昆山杜克大學想走美國那種精英型的私立大學辦學模式,學生收費遠遠低于培養成本,光是學生宿舍人均就達52平方米,他們估算了一下,學生自己承擔的費用,占成本的1/4到1/3左右。“目前運行經費靠昆山市政府補貼一半,杜克大學補貼一半。”
盡管投入很大,但錢強副校長顯然對未來充滿信心,他自豪地說,溫州肯恩大學學風非常好,圖書館平時和夜里很晚的時候,都是人滿登登的(溫州方言,意人多爆棚),“看到學生們在安靜地學習,感到非常的欣慰和滿足。”
良莠不齊的辦學質量須正視
需要清醒認識到的是,雖然有7所優質中外合辦大學珠玉在前,但在2000多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上,則有些良莠不齊。它們中不乏精品和高質量項目,但也有一些院校和培訓公司為了逐利,和國外一些三流甚至不正規的大學開展合作辦學,嚴重影響了合作辦學的整體教學質量和聲譽,社會輿論詬病頗多。
一個慣常的例子是,正規的國外大學通常都規定,學生修讀的90%以上課程為本校教授授課或者相當學分的規定課程必須在本校學習,才能頒發學位證書。而國內許多合作辦學項目,用國內的教材國內的老師(有時最多在國內找幾個外教湊數),最終也能頒發國外的學位證書!這樣的大學頒發這樣的證書,有多少含金量大家都心知肚明。
為此,教育部今年一次性就停辦了252個本科以下層次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并對今后新申請的獨立法人、獨立設置的本科及以上層次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設立“高標準、嚴要求”,對申請設立的獨立法人中外合作大學的外方高校要求必須是“世界名校”。
在不久前召開的第五屆全國中外合作辦學年會上,與會專家也大都對中外合作辦學質量的良莠不齊表示出擔憂,在會上通過的《深圳共識》認為,未來中外合作辦學應更注重豐富辦學內涵、提升辦學質量,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強化依法管理。
人民網北京11月20日電(歐興榮)近期,中外合作辦學成為教育界熱詞,先是10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釋放出“擴大中外合作辦學”的重大信號,接著教育部在中外合作辦學監管信息平臺上,對停止辦學的252個本科以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進行了公示。而幾天前,昆山杜克大學新校區的正式投入使用,再一次讓人們把目光投向了中外合作辦學。中外合作辦學已成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
中外合作辦學目前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如寧波諾丁漢大、上海紐大等,目前已有7所(加上只培養MBA、EMBA的長江商學院是8所);二是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截至目前,全國經批準設立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已達2000余個。
中外合作辦學已成為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在校生規模約為55萬人,畢業生超過150萬人。
它對推動我國辦學體制改革,拓寬人才培養途徑,促進教育對外開放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與公辦、民辦高校一起,被業內人士并稱為“三駕馬車”。
事實上,習近平主席也對中外合作辦學寄予了厚望。早在2006年,他任浙江省委書記時曾親自出席了國內第一所中外合辦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的落成典禮,并致辭表示,其開創了我國高等教育與國外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相結合的先河,為中國教育走向世界創造一種全新的模式。而浙江省的另一所中外合辦大學——溫州肯恩大學,也是由他在任內簽署協議達成的。
學費不菲但物有所值
其中,7所中外合辦的大學更是中外合作辦學的典范,這幾年名聲鵲起,盡管學費不菲,但每年中外學子們報考或申請的熱情都非常高漲。
這些學校基本是仿照西式的小班化教學,采用全英文授課,教授和學生上課是坐在一起討論問題,尤其是那幾所與歐美名校合辦的高校,辦學標準向歐美名校看齊,讓國內學子們不出國門也能享受到高質量的教育教學,非常有吸引力。
在昆山杜克大學參加“本科第二校園國際化學習項目”的哈薩克族學生哈拿提就感觸頗多,他來自北大醫學部,盡管只有短短4個月的學習經歷,但無論是老師的授課方式還是指導角度,都讓他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和驚喜。他可以通暢地進入昆山杜克大學圖書館查閱上百萬冊的電子圖書、期刊,以及在全球上百個研究項目基地的數據庫,“連當前的埃博拉疫情也可以掌握,這是許多國內高校所不具備的!”
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岑建君認為,這幾所大學基本都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敢于開拓創新,探索“洋為中用”,對中西外文化和教育的融合,推動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發展發揮了重大作用。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