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保證每個孩子早晨一顆雞蛋,一天5.5元的生活標準。”古交市爐峪口九年制學校校長說。
古交市現有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45所,共布點82個,其中九年制學校3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28052人,其中初中在校生10028人,小學在校生18024人。一直以來,古交市都以均衡發展為工作目標,規范辦學,在該市財政負增長的情況下,仍保證教育投入做到“三個增長”。為了具體了解古交市在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10月29日,記者跟隨太原市人大“一法一辦法”執法檢查組來到該市進行采訪。
與優質學校結對子達到資源共享
29日上午9時30分許,記者跟隨太原市人大執法檢查組來到古交市第二小學。這是一所全日制六年制小學,1980年建校,全校有25個教學班,1307名學生。
隨行的太師三附小校長聶三敏告訴記者,太師三附小和古交市第二小學結對子已有兩年了,“他們平臺太小,我們有責任幫他們提供更大的平臺,給他們的老師走出去的機會。”聶三敏說,平時只要太師三附小有大型活動,或是太原市組織專家或優秀教師在太師三附小進行專題活動時,都會主動邀請古交市第二小學的教師們一同參加學習,“目的就是讓兩校達到資源共享的效果。”
目前,除古交市第二小學與太師三附小自發結對外,該市部分學校還與太原五中、第二外國語學校等結成對子。據統計,2011、2012年,共交流教師151人,2013年,交流教師有83人。古交市副市長張軍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完善校長、教師交流制度,推進聯盟校活動,鼓勵優質學校教師到結盟學校支教、巡回任教和對口幫扶。
100人以上學校全部配備圖書室
走進古交市第十二中學校,校門左側的一棟四層小樓很是顯眼。這就是該校的圖書樓,三四層是閱覽室,共有4間閱覽室、兩間報刊室和8間圖書儲藏室。
走進三層的一間閱覽室,記者看到擺放在閱覽架上的多是教參。問其原因,圖書管理員楊紅說:“現在初三學生面臨中考,我覺得把老師們的這些書籍對學生開放的話,學生們遇到問題時可以通過看這些教參去解決。”據楊紅介紹,閱覽室和報刊室可同時容納學生150人讀書看報。
2012年,古交市共投入3487萬元實施了農村薄弱學校改造項目,為56所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農村學校48所)配置了圖書、教學儀器、音體美器材、多媒體等設施設備,100人以上學校全部配齊,農村中小學校教學設備配置水平也明顯提高。
寄宿生每人每天補助生活費5.5元
當日上午11時,記者跟隨檢查組來到古交市爐峪口九年制學校。一進校門,陣陣菜香撲鼻而來。順著香味,大家來到學校食堂。
食堂里,幾屜剛出鍋的花卷正冒著熱氣,火上正在做大燴菜。從食堂出來,該校校長告訴記者,去年政府投入380多萬元,給學校建了標準化食堂,并配齊了所有設備。“我們保證每個孩子早晨一顆雞蛋,一天5.5元的生活標準。”
據了解,古交市在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學費、免課本費的基礎上,從2009年起實施了寄宿生生活補助工程,即市財政每年投入500余萬元,為義務教育階段寄宿生每人每天補助生活費5.5元,并免費提供生活用品,以保障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不因家庭困難而失學。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