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作為知識生產、科技創新、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母體,其辦學活力直接影響著國家和民族的生存發展。面對新技術革命浪潮,各類大學的當務之急是創新辦學機制,激發辦學活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思想智慧、科技成果和拔尖創新型人才。”內蒙古民族大學校長傅永春代表說。
記者:為什么要強調激發“不同類型”大學的活力?
傅永春代表:不同類型的大學,管理模式和投入機制有很大差別。與教育部直屬高校相比,地方大學在政策及資金方面都有較大差距,特別是處于三線城市的高校,經費投入與其他高校相比明顯不足。激發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大學的辦學活力,首先要改進對大學的評價和投入機制, 促進大學多樣化、特色化發展。內蒙古民族大學雖然地處三線城市的通遼市,但在當地政府支持下,優勢學科和成果不斷涌現,蒙醫藥學、蓖麻產業、肉牛產業、紅干椒產業的科研水平及成果推廣都處于全國領先水平。
記者:怎樣激發大學的辦學活力?
傅永春代表:激發活力要重視機制創新。首先要激發教師隊伍的活力。尊道敬學才能助推教師成長。尊道,就是尊重高等教育的辦學規律,尊重高校自身的歷史、現狀及其成長規律,尊重自身優勢,查找不足;敬學,就是肯定教師的教學主導地位,尊重教師向大師成長過程中取得的成績,創造條件為教師成長搭建平臺。其次是激發學生的活力。衡量教學質量的核心標準是重視并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一些高校的在校生,學習動力普遍不如高中生,這是大學的一種制度缺失。必須要更新觀念,集中精力提高辦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素質,提高學生的“彈跳力”和“爆發力”。
創新高等教育管理體制,進一步釋放高校二級學院活力,是激發辦學活力的基礎工程。應該通過管理重心下移助推學院自主發展,通過科學的績效考評促進學院內涵建設,整體提高學校的核心競爭力。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