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26日舉行的內蒙古自治區大學生“村官”論壇上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區共有4345名高校畢業生在嘎查、村和社區任職。其中,大學生“村官”達3841人,基本覆蓋了近三分之一的行政村。
內蒙古大學生“村官”工作始于2004年。5年來,大學生“村官”緊密結合實際,努力學習,扎實工作,利用所學知識和專業特長,積極為發展農牧業、致富農牧民、建設新農村和新牧區作貢獻,贏得了農村、牧區基層干部群眾的歡迎。
23歲的蒙古族大學生“村官”唐薩礎拉2008年9月被聘為蘇尼特左旗巴彥杭蓋嘎查長(村長)助理,在2010年嘎查黨支部換屆選舉中,她被選為黨支部委員。她說,當初為了與牧民群眾打成一片,她剪掉了心愛的長發,摘掉了耳釘等首飾,每次下鄉都住在牧民家里,以便熟悉牧民的生活和疾苦。她還利用專業特長,辦起了內蒙古首家蒙漢雙語的村級報紙《新牧區報》,為廣大牧民傳遞信息和村情民意,受到歡迎。
地處晉陜蒙交界的準格爾旗目前有345名大學“村官”,159個嘎查、行政村中有75%的嘎查、行政村分別進駐了兩名大學生“村官”。2010年村級“兩委”換屆,有21名大學生進入了“兩委”班子。準格爾旗旗委書記潘志峰說,這些優秀大學生“村官”投身農村、服務基層,很快就贏得組織、社會和群眾的認可,成為基層骨干力量。
2010年,內蒙古“大學生服務基層工程”提出,自2009年起5年內,全區每年選聘3000名左右的高校畢業生到嘎查、村任職。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