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能在新學校——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實驗學校讀書,六年級學生董欣宇很驕傲,她說:“比起原來的胥各莊小學,現在的學校有寬敞、明亮的教室,還有多媒體,老師們都很親切,我覺得上每節課都是一種享受。”原本硬件條件不好、師資也不太均衡的豐南實驗中學、胥各莊小學等周邊7所學校,合并成立了占地約120畝的豐南實驗學校。而這僅是唐山探索的4種教育資源整合模式中的一個例子。
唐山市雖然較早實現了普及基礎教育的目標,但城鄉之間、校際之間還存在明顯不均衡的問題,為此,唐山緊抓布局調整和資源整合,探索了“建設教育小區模式”、“名校建分校模式”、“新建校模式”、“聯盟校模式”等方式來整合、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縮小城鄉差距和校際差距。
豐南實驗學校的“建設教育小區模式”,是根據成片集中的原則,把一定區域內的中小學資源整合在一起,通過新建、擴建辦成九年一貫制學校,擴大辦學規模。以豐南區為例,近年來,該區投資4000萬元新建銀豐學校,合并了原來的1所中學和3所小學;投資645萬元擴建大齊中學,合并大齊各莊鎮的1所中學和4所小學建成大齊學校。豐南實驗學校校長王福江說:“新校成立后,教育投入、師資都實現了新的整合,1.5億元的投入使學校有了更高的起點。”目前,該校新建了3棟教學樓、一棟多功能藝體館和高標準操場,鎮政府還投資近千萬元為學校添置了多種現代化教學設備。
“名校建分校模式”是唐山市針對城區擴張后優質義務教育資源不足和擇校問題進行的,主校與分校實施“統一管理、統一師資”。2004年,路南區撤并了薄弱校開灤3中,依托名校26中籌建了26中分校,26中副校長張冬梅為分校校長,與主校實施理念、管理、師資、設備等資源共享,兩校經常相互聽評課,實行教科研一體化。區教育局還從區內其他學校調配了16名優秀教師來充實師資。建分校前,由于辦學條件差,新生入學率在2004年時僅為50%,大部分學生擇校到其他學校就讀;幾年來,分校的家長滿意度不斷提高,學生已從原來的200多人發展到了420人,控輟保學率達到100%。
“新建校模式”則是根據學校布局規劃新建高標準校舍,使硬件不達標的學校在短時間內擴充優質資源。此外,還實行了將一所名校與區片內相對薄弱學校結成“傳幫帶對子校”的“聯盟校模式”。
其實,能實現在教育硬件資源上的巨大投入,與唐山較早推行財政支付體制改革是分不開的。2002年開始,唐山在各縣(市)區建立了“教育集中支付分中心”,撤銷鄉、校兩級財務機構,教育經費全部由該分中心管理,實行教育經費“集中管理、統一核算”,實現了教育財務集中歸口管理。而在2002年以前,“經常是局長出面協調,校長到處要錢。”豐南區教育局局長段煦寧說,“唐山現在教育經費統一支配,足額發放,公用經費直接劃撥到各校。”有了足額的教育投入后,豐南區的簡易校舍得到了重建。
硬件條件改善和財政體制理順之后,唐山推進均衡的步伐加快了。針對農村長期以來存在的布局分散、規模小、教師結構性缺編等問題,唐山改建、擴建和新建標準化寄宿制學校,在偏遠農村寄宿制學校全面實施了“免住宿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補助交通費”的“兩補一免”政策。近3年來,唐山市撤并偏遠農村薄弱初中74所、小學275所;標準化寄宿制小學達26所、初中94所,更多的農村孩子享受到了優質的教育資源。為充實農村師資,唐山招聘教師中的八成都是為農村招聘的,許多農村校的校長是從城區調來的,即便是為城區學校招聘的教師,也要先到農村工作兩年。
同時,唐山加大力度落實各項招生入學政策,逐步消除擇校現象。在中考制度改革方面,唐山認真落實省級示范性高中公助生指標分配政策,今年全市分配比例接近75%,名額按照初中校的規模、學生數分配到各校,可以降50分錄取初中畢業生。其中,豐南區的公助生指標分配名額已達100%。唐山二十六中分校副校長王愛民說:“這種方式非常管用,對薄弱校起到了很大的支持。”對于這種方式,市教育局基教處處長李連斌說:“高中校長們也都愿意,因為他們逐漸發現,從薄弱校升上來的學生很有后勁。”
在初中、小學全面落實“劃片招生、免試入學”政策的基礎上,唐山還保障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無障礙就讀。從邯鄲來到唐山賣菜的同會平,兩個孩子都按片進入了二十六中分校。“這里的老師對孩子總是鼓勵,孩子來這里上學后變得特別精神,還知道節約用水、隨手關燈了,我特別高興。”現在,讓同會平驕傲的是,兩個孩子的學習成績在班里都名列前茅。目前,唐山市2.2萬名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全部實現免費就近入學,享受與城市學生同等待遇。
經過幾年的努力,唐山一批名不見經傳的小學校、薄弱校正在不斷發展壯大,均衡發展的目標正一步步實現。正如唐山教育工作者所說,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不是“削峰填谷”,而是“造峰揚谷”,最終目標是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
□記者手記
唐山市是河北省第一經濟強市。在記者走訪的幾所學校中,不管是城區校,還是農村校,校舍漂亮,特色滿溢。為了實現教育資源整合提升,唐山在硬件資源上探索了成片集中、兼并擴建等模式,讓優質資源產生規模效應、聯動效應;還采取了聯盟校、建分校等方式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
采訪中偶遇的一位外來務工人員,在真摯的話語中流露著對學校的感激;一位分校副校長用“非常管用”來表達對支持薄弱校政策的贊同。為了達到優質均衡的目標,唐山采取了示范性高中公助生指標分配、嚴格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劃片招生、免試入學”,以及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無障礙就讀政策等。這些都在向我們昭示,唐山正向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目標邁進。
□唐山教育概況
唐山市地處環渤海中心地帶,擁有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2142所,在校生(幼兒)120萬人。3年來,全市有400多所義務教育學校實施“結對子”,城區95所相對薄弱中小學校由名校兼并,實現了城市義務教育資源的優化。
為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在2005年全市消除危舊校舍的基礎上,唐山自2006年起啟動了農村中小學陳舊校舍改造工程,目前已完成33.8萬平方米改造任務,累計投入資金2.4億元。唐山全面實施了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普及率達80%以上,部分縣(市)區達90%,計算機教室、多媒體教室普及率均達到100%,更多的農村孩子享受到了優質的教育資源。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