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吉林省2013年有12.4萬名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
“只拿身份證、暫住證,孩子就能立馬入學,還和城里娃娃一樣有學籍。”來長務工的黑龍江人王福增樂呵呵地說,他在吉林省舉目無親,原以為給孩子找個地方念書要大費周折,沒想到前后不到3天時間,孩子就已經坐在長春市南嶺小學的課堂里了。
12.4萬名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
省教育廳實踐辦副主任李彧威接受采訪時說,在落實戶籍改革制度方面,省教育廳目前主要任務是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工作。今年,省教育廳繼續堅持“兩為主”政策(以流入地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保證了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今年,全省共有12.4萬名隨遷子女申請在流入地學校接受義務教育,全部順利就讀,其中入公辦中小學的近12萬人。
不僅如此,為了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我省還采取了“劃分大學區”、“電腦均衡分班”、“農村骨干教師培訓”等一系列措施,教育公平化的美好藍圖正在徐徐展開。
高考“無聲入場”嚴肅考風考紀
高考的公平性是很多學生和家長最關注的問題,牽動著千家萬戶,2013年高考我省在全國率先實施了高考“無聲入場”。“無聲入場”有效凈化了高考環境,打擊了高科技作弊行為,得到了廣大考生及家長的高度贊譽。
昨日,省招生辦主任岳強表示,今年錄取工作被稱為“最純粹、最公平、最公正”的錄取,按照教育部“六不準”、“十嚴禁”等規定,嚴格審核招生院校的錄取章程、錄取標準和結果,對招生院校錄取過程進行有效監督。同時,按照教育部下達的招生計劃錄取,調整計劃全部在批次投檔前完成,并按照考生志愿和成績順序錄取。將考生的加分資格和保送生、自主招生、體育特長生、高水平運動員等特殊類型招生資格,全部在教育部陽光招生平臺和我省招生辦網站公示。
關注個性、開發潛能、全面育人
面對現如今獨生子女家庭對教育均衡的迫切需求,省第二實驗學校在“關注個性、開發潛能、科學施教、全面育人”理念的指導下,關注每一個孩子,為每一個孩子的發展創造條件。
“結果的公平不是等齊劃一的公平,而是具有多樣性的公平。教育不是競技,義務教育更不具有競技性。過去社會的教育特別注重教育的選拔功能和淘汰功能,這與教育的育人本義是有所偏離的。”省第二實驗學校校長宋戈說,該校多年來在評價的內容上注重多元化、過程化,在評價的方法上注重多樣化,避免僅憑一次考試決定成敗。“學校還定期開展社團活動,給學生提供一個鍛煉能力、展示自我的平臺。學生們在活動中不僅僅收獲了快樂,也實現了心靈的成長。”宋戈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