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正能量,堅定創業信心,為武漢大學生創業鼓與呼。”從12月9日開始,楚天金報推出系列策劃報道“武漢大學生創業環境調查”(創業環境調查報告篇、政策扶持篇、創業園區篇、高校貢獻篇、創投江湖篇,共計8個整版)后,引起社會各界熱議,上萬名網友點贊,更有不少在校大學生和創業者通過微博、微信等各種渠道參與討論,省人社廳、團省委和諸多高校人士、企業家則對報道贊賞有加。
根據楚天金報“武漢大學生創業環境調查報告”顯示,超四成大學生首選在漢創業。武漢創業辦負責人說,這顯示了武漢是一座充滿朝氣和未來成長不可限量的大都市,大學生愿意把自己的未來和這座城市的明天融為一體。
“真是羨慕現在90后大學生的創業環境和就業環境,18年前我們這幫70后在武漢讀大學時,只知道埋頭學習,畢業了就削尖腦袋往沿海城市去找工作。”武漢理工大學航運學院的鄧建博士看到本報微信公眾號上推送的精彩報道后,如此感慨道。
大學畢業生的感慨
“70后”大學生:羨慕90后的創業環境和膽識
“現在90后的大學生敢闖敢拼,確實讓我們70后汗顏,當年我們在大學里就是書呆子,一個院系里也沒有一個敢創業的。”遠在成都的黃忠是70后的武漢大學生,現在是成都一家海鮮火鍋城的老板。前日,他在網絡上看到楚天金報的大學生創業環境調查報道后,感慨地對記者說。
1996年,黃忠考上武漢理工大學船舶工程專業,盡管家人在做生意,他2000年畢業后還是進了安徽的一家船廠工作。“那時候,70后大學生一畢業,就想找個穩定的工作,和我一起畢業的全系160人沒有一人創業,和現在的90后紛紛創業完全不同。”
工作沒滿一年,黃忠成為班里同學中第一個辭職的,回到老家成都和姐姐一起開了家餐館創業。4年后,他自己在天府廣場旁邊開了一家小有名氣的海鮮火鍋城,如今的年銷售額超一千萬元。
80后的“工科男”尹明,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2006年畢業后,“不務正業”的他與兩位同學沒有去找工作,而是在虎泉街開了家成人用品店。第二年便注冊公司發展連鎖店,高峰時他在全國的加盟店達到160家。如今他在廣東開廠,專注塑膠研發生產。“現在武漢的創業環境非常有利于個人創業,不管你的專業背景如何,受教育程度高低,家庭環境怎么樣,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向去創業。”尹明說。
學校、家長反饋
武生院:把創業納入大學生就業范疇
“2014屆應屆畢業生就業率90%以上,其中自主創業者比例為5.2%。”昨日,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宣傳部副部長張重陽向記者透露了這樣一組數據。
據該校創業學院常務副院長余漢兵介紹,武漢生物工程學院自2009年起便創辦了創業學院,其孵化器面積達2萬平方米,目前已經成功扶持了300余家大學生企業,帶動上千名學生就業。“以前衡量一所學校就業率的標準,無非是有多少學生成功簽約用人單位。而如今,創業率的多少,也成為一項重要指標。”據張重陽介紹,這一新算法早在幾年前就已成為各大高校通用規則,而省教育廳相關部門統計數據,也將創業人數納入就業范疇。
學生家長:從逼孩子找工作到鼓勵孩子創業
85后廣東女孩蔣鎵淇,之前就讀于武漢大學,現在是厚呷茶飲武漢分公司總經理。一年時間,她在武漢最熱鬧的商圈已經開了六家奶茶店,目前正在謀劃布局全省。
雖然在大學時就已經開始創業,但到了2008年正式畢業時,蔣鎵淇還是與家人經歷了一番“明爭暗斗”。早在畢業季7月份之前,家人就通過各種關系,幫她安排好了老家廣東的一家股份制銀行的工作。然而,僅僅工作了一個月,她便不顧家人反對辭了職,在當地一條小巷子里自創品牌開了家小規模的茶飲店。當時,母親曾氣得揚言要斷絕母女關系,不讓她再踏進家門。然而,經過4年時間,她的加盟店達11家,年銷售額100萬元。2013年6月,她來到武漢,拿下了“厚呷”臺式茶飲在武漢的總代理權。短短一年時間,她先后在南國首義匯、光谷廣場、漢口后湖、沌口經開萬達等熱鬧商圈開了6家店。如今,父母已經慢慢接受了事實。由當初的不理解,變成現在隔三岔五飛來武漢看望她。看到小丫頭一副氣定神閑、老練成熟的女強人派頭,母親會驕傲地在朋友面前夸贊:“我女兒真不錯!”
政府聲音
省人社廳:感謝金報鼓與呼未來3年扶持5萬大學生創業
省人社廳就業促進與失業保險處副處長王靜說,調查顯示不少大學生還是不了解湖北相關的創業政策,今后將和楚天金報一起,加大對大學生創業政策和項目的宣傳,贊賞金報為我省大學生創業幫扶的鼓與呼。
她說,今年5月,省人社廳、團省委、省教育廳、省財政廳共同啟動了“2014年度湖北省大學生創業扶持項目,對評選出的662個項目給予資金扶持。此外,包括省人社廳、教育廳等9部門下發《關于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的通知》,明確提出,到2017年的未來3年內,我省將扶持5萬名大學生創業,開展10萬人次的大學生創業培訓,并培養500名高校創業培訓師。
根據相關政策,在校大學生和畢業3年內的高校畢業生,在湖北省自主創業,依法登記注冊、吸納3人(含3人)以上就業,湖北省將根據創業項目吸納就業能力、科技含量、經濟社會效益等因素,給予2萬元至20萬元的無償資金扶持。
團省委:對大學生創業者起到引導作用
作為團省委直屬公益事業單位,湖北省青年創業就業促進中心為全國首家促進青年創業就業的專門服務機構。其下設的湖北省青年創業就業基金會自2009年10月成立以來,已募集資金近3000萬元,有效推動了全省青年創業就業事業發展。團省委近年與相關機構共同實施的湖北省高校畢業生創業扶持計劃,三批共扶持青年創業項目708個,共發放扶持資金近2982萬元。
青年創業就業促進中心副主任操超稱,楚天金報在青年創業就業報道上所投入的力度與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此次調查真實反映了當今大學生創業現狀,從方方面面精細解讀,對正在創業的大學生甚或普通創業者,都起到了較好的引導作用。
創業導師的建議
創業導師程戰淮:對扶持資金的使用應加強監管
作為武漢創業天使導師團、楚天金報特聘創業導師,程戰淮對武漢市創業環境非常熟悉。
“你們不知道,最初我主動找到學校,提出要給大學生做免費的創業講座和指導,不知被拒絕了多少次。學校回復說,我講創業講座,鼓勵學生創業,擾亂了學校正常教學秩序。”
68歲的程戰淮老人是武漢市地鐵集團退休職工,曾任湖北省晉商聯合會晉商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項目總監,策劃過多起大型項目。
2009年,武漢市全民創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建了武漢市創業天使導師團,程戰淮就辭掉副總經理的職務,加入到創業導師團這一公益組織,將晚年生活全身心投入幫人脫貧致富的行動中來。
如今,隨著武漢對大學生創業越來越重視,程老師已成為多所高校爭相邀請的“香餑餑”。現被100余家企業聘為顧問,先后赴大專院校培訓、服務大學生近萬人次,僅中南民族大學就去了50余趟。
對于未來武漢大學生的創業環境,程戰淮建議:“還是要加大政府引導力量,先從改變學生思維觀念做起。目前各部門有大量資金支持學生創業,還應在細節上加強引導。如對獲獎項目的跟蹤、扶持資金的使用監管等。”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