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抱回家嗎?我睡覺都想摟著它!”11歲的小銘煜對懷中的新足球戀戀不舍。
曾經,小銘煜的“足球夢”只是一個舊報紙和膠帶揉成的“報紙足球”,輕輕的紙團承載著這個留守兒童全部的體育世界。
斑駁的鐵門、紅磚的平房、空曠的操場……位于哈爾濱市郊區的太平鎮勁松小學,是70多個鄉村留守孩子的“家”,他們在這里學習知識,記錄著自己的童年。“學校沒有專職的體育老師,都是數學和語文老師代教體育課,平時孩子們的體育娛樂就是跑步、跳繩和丟口袋。”大學畢業后來到小學教數學和語文的張健說,學校11個老師都是“全能型人才”。
沒有籃球架、足球門,也沒有各種球類用球,孩子們的天賦只能在“報紙足球”上“揮霍”。“小書包一擺成了球門,報紙足球一踢,孩子們‘奢侈’的快樂夢想其實很簡單!”志愿者劉舒說,從11月了解情況后,公司員工和社會志愿者們決心為孩子們做點什么,于是“72小時,一公斤盒子”的活動就在此生根發芽了——大家在72小時內,用5000元項目預算策劃、執行系列公益活動。如今,志愿者們每個月都要來學校幾次,把快樂留在這些留守兒童的童年。
從此,校園里多了兩個球門,老師的辦公室里有了真正的足球、籃球,受過專業訓練的志愿者帶著孩子們在雪地里撒歡地踢著。
“終于有真的足球了,真想抱著它回家!”幾乎每天都要向老師借球踢一會兒的小銘煜告訴志愿者,這是小伙伴們共同的禮物,而他的夢想就是有一個自己的足球。
小銘煜與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父母長期在外打工,他的足球天分只能留守在成長的夢里,而一個足球的距離,也是和他一樣的留守兒童與城市兒童在起跑線上落后的鴻溝。
“希望能有更多的社會力量和志愿者能伸出援手,呵護這些孩子們的快樂童年!”張健說,學生家長常年在外打工很少陪伴孩子,學校也沒有足夠的經濟條件讓他們接觸更豐富的課外活動。
外面的天空很精彩,留守的兒童很無奈。一個足球,可能只是幾包煙、幾瓶酒,或者一餐“盛宴”的零頭,當我們唏噓這些留守兒童時,能否為孩子們做些什么?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