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助學金請幫我取消吧,我已經在大學里找到一份打掃宿舍樓梯的工作,每個月生活費可以解決了。”幾天前,從黑龍江省考到上海大學的大二學生于宗達將電話打到省青基會,表達了自己的想法。昨日,省青基會工作人員劉靜對記者解釋了資助的來源:2012年貴州茅臺集團資助了黑龍江省當年700名考上大學的寒門學子,5000元的助學金分兩次資助,大一期間資助3000元,大二期間資助2000元,于宗達放棄的是第二筆資助。
自立了
26人將助學金讓給學弟學妹
于宗達的這個電話,放棄了這個學期對他來說會減輕很大生活壓力的2000元資助。
昨日,記者了解到,想取消自己助學金的并非于宗達一人。由五常考入哈爾濱理工大學的于東雙,今年已經升入大二。在新學期開始之前,于東雙同樣打電話給青基會,“我已經在學校找到了勤工助學的工作,今年的助學金留給更需要的學弟、學妹們吧。”
省青基會工作人員講,今年新學期開始前,他們共接到了26個希望取消資助的電話。26名“90后”大二寒門學子主動放棄社會資助,愿將助學金讓給新入學的學弟、學妹們。雖然他們中大部分人家境并沒有好轉,自己在食堂依然吃饅頭咸菜,一件運動服穿三個季節,但他們堅信已經邁過了最艱難的一步,開始自立。
不意外
他們有能力時都先想到幫別人
昨天,記者撥通了北京化工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大二馬培新的電話。“我現在在學校的幫助下,找到了份家教的工作。收入可以支付自己生活費和學費。”電話那端的小馬,說起話來有些靦腆,“特別感謝那些資助我走進大學校門的好心人,沒有社會上的幫助,我不可能成為一名大學生。經過一年的時間,對大學的學習生活也有了一定了解,能自食其力的時候,就把資源讓給更需要幫助的同學。”
26名寒門學子放棄資助,并不讓省青基會的工作人員“意外”。“這些學子樸實、善良,在他們有能力時,都會先想到幫助別人。”省青基會劉靜常年和這些寒門學子接觸,按照他們的跟蹤回訪,約85%的受助學生在大一期間就已參加了勤工助學、公益服務等社會實踐類的活動。
正能量
受助生回報社會給希望工程捐款
劉靜說,很多當年的受助生,都將自己參加工作后的第一個月工資,捐給了希望工程。六年前的受助生劉春雷,今年在韓國完成研究生學業后,將打工掙得20萬韓元(合人民幣1300元左右),全部打到希望工程的賬戶。“人不能忘恩負義,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社會幫了我們一把,如今我們有能力,一定要將這份愛心延續下去。”劉春雷樸實的話語道出了很多寒門學子的心聲。
不僅有“劉春雷”們以捐款方式回報社會,還有一群在校大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傳遞著愛心。
大一期間,在長安大學就讀、遠赴陜西鄉村支教的孟慶月對記者說,她認為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找到最恰當的方式能夠幫助有困難的人,就是她對社會的回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