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國家教育部關于“武漢市中小學生視力健康管理服務模式研究與實踐”科技成果鑒定會在武漢舉行。武漢市作為教育部指定的“學生近視眼防控工作實驗區”,多年研究與實踐的科研成果通過了鑒定評審,被認定為達到全國領先水平。
武漢市青少年視力低下防治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眼科教授魯本麟說,“近視眼不是一種病,它是在長期不良用眼的過程中形成的。近視對人造成的不僅是看不清電視這么簡單,它會影響人一輩子,我們常說近視的危害有三個6,就是600度以上的近視在60歲以后會帶來6大并發癥。”目前,我國青少年近視發生率在全世界的排名已從1998年的第四位,上升到第二位,發生數局世界第一位。
魯本麟表示,對近視眼的干預可以分為環境干預、行為干預和光學干預三種方式。目前武漢市推行的中小學生視力健康管理服務模式集健康教育、監測預警、綜合干預、動態管理于一體,研究并驗證了視力低下綜合干預法(含視力健康教育、行為干預、環境干預、眼保健操、早期個體干預)的防治效果。
據了解,“武漢市中小學生視力健康管理服務模式研究與實踐”項目始于2007年元月,通過幾年來的研究與實踐,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提高了全民對學生視力健康的認知度和學生的自我保健能力。2010年,武漢視防對328所學校進行了視力監測,視力低下檢出率:7至12歲為32.61%,13至15歲為66.48%,16至18歲為78.90%。武漢市中小學生視力低下發生率從2005年顯著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到2010年已降至全國平均水平以下,特別是小學視力低下發生率得到明顯控制。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