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搖留聲機、木制紡紗車、棉布補丁襪……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青少年宮由3000余件當地兒童和少年搜集舊物組成的“尋找小巷足跡”展覽,連日來引起參加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經驗交流會與會代表的濃厚興趣。近年來,長沙市通過積極創新、整體推進和狠抓落實,創造了大量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教育方式,在推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領域,取得了很大突破。
長沙10歲的胡立濤小朋友的“愛心存折”上,密密麻麻地記載了一年時間里他參與的61項愛心活動。“爬樓挨家挨戶義賣桶裝水,捐零花錢給社區里的貧困老奶奶,我都非常愿意參與。”胡立濤說。
記者從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經驗交流會上了解到,從2004年起,長沙就探索了“快樂教育”等一系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方法,讓孩子們“樂中益智、樂中健身、樂中養德”。據統計,目前長沙已建成了385個社區未成年人活動室,創建了67個青少年示范教育社區,開展豐富多彩的未成年人道德實踐和體驗活動,建“愛心存折”,開展“每日一小時”、“快樂星期三”、“快樂假期”、“我幸福、我感恩”等活動,給社區的未成年人在緊張學習之余帶來快樂,實現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從無形向有形,從無趣到有趣”的轉變。
在擁有130多萬青少年的長沙,為使農村和小城鎮孩子與城區孩子一樣在快樂中受到教育,長沙還推出了“快樂大篷車”等活動。開福區委宣傳部副部長駱炬告訴記者,開福區農村中小學有7600余名學生,有些學校經費比較緊,交通不方便。開福區就把孩子最喜歡的玩具、書本、快樂活動用“快樂大篷車”“搬”到農村去。自從活動開展以來,很多農村中小學生受益。
整合社會資源辦未成年人教育,也是長沙的一大特色。在長沙市天心區、芙蓉區和岳麓區等地,拉丁舞學校、鋼琴學校、國學館開始進社區,為放學后處于“失管期”的很多孩子提供免費培訓。目前,長沙市有15萬“五老”人員和23萬名志愿者,組成了覆蓋到樓棟的未成年人教育網絡。芙蓉區火車站社區內237個老人自愿組織起“夕陽紅巡邏隊”,為孩子宣傳安全知識;年近八旬的老黨員張祖榮編授了適合孩童道德、學習、安全、健衛意識培養的《新三字經》,10多年來在附近7所中小學校進行了近400場的講課;五里牌干休所的“老革命們”定期組織孩子們開展紅色教育活動,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啟發。
在長沙,事關未成年人教育的工作部署、問題交辦、經驗交流、資金調度乃至參加“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等街頭實踐活動,往往都有市委和市政府主要負責人參加。長沙市委書記陳潤兒介紹說,他們在很多被視為“難作為”的青少年教育領域,也摸索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創新做法。如為了“掃黑網、建綠網”,長沙除了抓管理,還立足于“促連鎖”。如今,長沙城區1103個網吧,有50%的數量和業務量,歸并在了15個連鎖公司旗下,此舉大大提高了網吧業的整體素質和形象,也為政府監管夯實了基礎。
在“全媒體”的時代,長沙著力建設“書香城市”,為愛讀書的孩子提供學習機會。在電臺、電視臺和動漫領域,創作了“藍貓淘氣3000問”等文化產品,推出了“喜樂地動漫體驗基地”等服務。針對單親、困難和流動人口這三種家庭,長沙市也“創建載體,組織活動”,如芙蓉區的“小小鳥熱線”、雨花區的“單親寶貝俱樂部”、岳麓區的“家長網校”等,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貼近、親切的組織方式,真正起到了教育人、凝聚人的作用。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