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早在2010年11月19日,公布了調整部分高考加分項目的方案。根據新方案,從2011年秋季進入高一的學生開始,獲得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省賽區一等獎的學生,不再具備高校招生保送資格。獲全國奧賽決賽一、二、三等獎的學生,也不再具備保送資格,是否加分由省招辦決定。但是,對奧賽全國決賽一等獎,并進入國際奧賽國家集訓隊的學生,仍給予保送資格。這意味著,2014年參加高考的學生,想走保送生這條道將難上加難。
眼下正值武漢部分重點高中開招“競賽班”,記者調查發現,由于高校自主招生重“競賽獎證”,加上競賽過程能鍛煉“自學能力”,高中競賽班仍受到“尖子生”的追捧。
剔除功利性考生
武鋼三中副校長程愛琳告訴記者,“目前來看,‘奧賽新政’對高中辦競賽班沒有多大影響。”今年,該校計劃開兩個競賽班,200余名“尖子生”爭搶約80個名額,“學校再從這些優秀學生中挑出基礎知識扎實,學有余力的學生。”“對一些偏科的學生來說,想走保送生這條捷徑肯定將難上加難。新的政策出臺后,無疑會擠壓掉一部分‘功利性’考生。 ”武鋼三中奧數金牌教練、特級教師岑愛國說,“但感興趣的學生還是會學。”
收獲自學能力
“其實,奧賽的最大收獲是自學能力。”岑愛國表示,對那些因興趣而參加競賽的學生來說,準備競賽的過程就是一種學習。“需要查閱資料,做實驗等,這完全是大學里的自主學習模式,很鍛煉人。”但是,對于一部分成績并不突出的學生來說,花大量時間準備競賽將會影響到正常學習。采訪中,不少家長也認為,奧賽本身可以提高學習能力,不管以后升學加不加分,只要孩子有興趣,學習奧賽有好處。
岑愛國老師認為,“提高奧賽保送門檻,會讓真正喜歡、適合搞奧賽的孩子留下來。這種理性回歸,將還原奧賽本來的積極作用。”
小學奧數熱與高中競賽無關
高中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分為數學、物理、化學、信息、生物五項,主要目的是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教育部“奧賽新政”,主要針對高中階段的“奧賽熱”,但實際上,奧賽的觸角早已延伸到小學階段,記者走訪中發現,最熱的是小學五六級的“奧數班”。
家住武昌黃鸝社區的鄭先生說,他兒子讀小學三年級,今年春季開學沒多久,兒子提出想參加小學“奧數班”,理由是班上的同學大多報了校外的“奧數班”。“高考離自己的孩子還很遠,學奧數不是為高考直接加分,也沒考慮升高中后進奧賽班,而是為了‘小升初’時提供擇校的砝碼。”
按規定,武漢市教育局要求,“小升初”時,嚴禁中小學舉行選拔性考試,也不得把社會性學科競賽(如小學“奧數”競賽等)成績與熱點初中入學掛鉤。但私底下,一些“熱點初中”對在小學奧數中屢次獲獎的學生,在升學或學費上有傾斜。
對此,武漢市教育界人士認為,目前針對小學生的大多數奧數班,實際上只能稱為數學綜合輔導班,這種奧數熱已經與高中競賽本身無關,而是課外教育功利化的一種折射。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