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孩子心靈的港灣,父母對孩子的愛,孩子對父母的依戀,影響著孩子成長中的點點滴滴。記者近日采訪了解到,湖北省約有缺乏父母關愛的留守兒童138.5萬人,為彌補父母不在身邊給這些孩子成長帶來的缺憾,不少學校的老師當起“代理家長”,還通過視頻聊天等方式進行家訪,讓這些孩子有愛相守。
愛心屋中交流零距離
1月10日中午,崇陽縣天城鎮白泉村。崇陽縣城關中學七(18)班班主任李燦輝,來到學生王秘家進行家訪。“寒假里,您要多跟孩子談談心呢,平常見面少……”見到王秘的媽媽,李燦輝親切地跟她交談起來。
王秘是李燦輝寒假里進行家訪的留守兒童之一。“他們的父母臨近春節都回來了,可以面對面作一些溝通。”李燦輝說,之所以將王秘作為寒假第一個家訪對象,是因為她還是這名學生的“代理家長”、“愛心媽媽”。據王秘介紹,每過幾天,李老師就會把她叫到學校的愛心屋中拉家常。
校長羅火林介紹,學校安排每名老師結對幫扶1至2名留守兒童學生,當這些孩子的“愛心媽媽”。每個月,“愛心媽媽”都要在學校設立的親情屋中,和孩子們開展至少一次親情活動。同時,還在物質上對這些孩子捐助衣物、送愛心午餐等。
在黃岡市羅田縣三里畈中學,六成以上的學生是留守兒童,不少老師也當起了“代理家長”,他們常常將學生帶回家吃飯、周末送學生們回家、每月指導留守兒童給父母寫信或通話一次、每月與留守兒童的臨時監護人溝通一次……
網絡視頻溝通零距離
“媽媽,好想你呀!今天終于看見你了!最近身體還好吧?這是我們的老師,想和你聊聊關于我學習的事情!”近日,在咸豐縣忠堡鎮民族中學校長辦公室的電腦前,701班的劉世翼同學正用QQ視頻向她的媽媽介紹班主任陳德斌老師。“很多農村孩子的父母為了增加家庭收入,不得不外出打工,他們的心中除了無奈,更多的則是對孩子的愧疚和不安。”陳德斌說,學校通過視頻聊天的方式,與家長加強溝通,以便針對性地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
在鄂州市不少中小學,老師也采用了互聯網或書信等形式對留守兒童進行“家訪”,還建立了定期回訪電子檔案,收集家長的建議或意見。(楚天都市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