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9位來自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的院士齊聚鄭州大學,結合鄭州大學醫學學科發展情況展開咨詢探討,從人才引進與培養、人才評價機制等方面,為河南省的醫學教育及醫藥衛生服務把脈。
攻克癌癥
河南有獨家優勢
此次“院士河南行”活動由鄭大舉辦,邀請了來自中國工程院的張伯禮、徐建國、楊寶峰、楊勝利、沈倍奮、王威琪、程京、韓德民、于金明9位院士來豫咨詢調研。
“不能只追求宏大,要實實在在,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譬如腫瘤治療方面,河南在對食管癌、消化道癌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聽說河南有14萬份食管癌、消化道癌患者病例后,張伯禮院士直呼“數據讓人震撼”,感慨“這樣的寶貴資料,全世界都沒有的”。
“如果河南利用這些海量數據,結合現代信息科學和診療思路,一定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成果。”張伯禮說。
不能以論文數量論人才
“事實證明,相當一部分引進人才都因水土不服回去了,不能把寶押在人才引進上。”張伯禮說,很多引進人才由于環境、理念都不一樣,很難真正融入。
張伯禮建議,與其花大錢、出大力引進人才,不如多培養自己人,尤其是高端人才。“我們要把自己人培養好、使用好,用好已有的存量,努力增量。”
在人才評價方面,張伯禮認為不能以發表論文多少論英雄,要以國家需求為導向,以解決問題為指標。“如果解決不了問題,論文、專利就都不重要。”
楊寶峰院士則用他的親身經歷支持張伯禮的觀點,他說,自己前段時間在參觀俄羅斯醫科類大學時,其微生物教研室“這邊講課、那邊臨床”的場景讓他印象深刻。
楊寶峰說,俄羅斯軍工全世界聞名,但是國際上很少見發表文章。“為什么?因為發表論文在他們是副產品。”楊寶峰介紹,在俄羅斯,大學的教育理念就是解決社會發展中的難點問題、瓶頸問題,干實實在在的事兒。
大學需要做文化的引領者
“在他們的大學,學生們的入學第一課就是尊師重教。”楊寶峰說,在俄羅斯高校交流期間,他觀察到一個現象,幾乎每個教研室都有特別精美的科學家畫像,堪比藝術品。打聽后得知,在俄羅斯,對于院士級別的學者,會有由總統任命的人民畫家專門為其作畫,普通教授也有專門的畫家為其完成畫作,“在潛移默化中引導青年人熱愛、尊重科學。”
在楊寶峰看來,大學應該是文化的引領。“大學的精神、文化,應該是崇尚科學、崇尚知識。”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