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班公辦改民辦 變“形”還是變“身”
近年來,隨著高中生“出國熱”的升溫,國內不少中學紛紛建立了高中“國際班”,而從2010年起,鄭州市多所公辦小學開始辦起了“國際班”,和普通班不同的是,“國際班”采用的都是小班教學,并且配有專門的外教教授英語。由于被質疑擠占公共教育資源,在今年秋季開學前,公辦小學“國際班”被叫停。如今,新學期已經開學近一個月了,這些“國際班”到底怎么樣了呢?對此,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記者米方杰/文 邱琦/圖
【反映】
公辦小學咋收了“天價”學費
“去年的時候,一年的學費還不到1萬元,今年一下子就漲了將近6000元,這到底合不合規定呢?”
鄭州市民張女士的兒子在鄭州市某公辦小學上小學二年級。“在從幼兒園升小學報名的時候,學校的老師推薦我們讀‘雙語班’,說是小班教學,還有外教。”張女士說,雖然“雙語班”學費貴點,但她還是給兒子報了名,但沒想到的是,這學期開學后學費卻又漲了。
“我們到學校咨詢過,學校說是今年所有小學的‘雙語班’學費都漲了。”張女士表示,公辦小學這樣漲學費讓她很是納悶,“這都不需要經過相關部門批準嗎?”
記者了解到,其實張女士兒子所就讀的“雙語班”,在鄭州市多所公辦小學都有,有的稱為“中心班”或“實驗班”等,但人們習慣上統稱其為“國際班”。
【走訪】
公辦改民辦后學費也跟著翻番
日前,記者就張女士反映的問題對該學校進行了咨詢,該校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以前的“國際班”確實是學校辦的,但從今年秋季起,就已經轉為了民辦,至于收費多少,與他們無關。據介紹,因為被質疑在公辦小學內辦國際班是擠占公共教育資源,鄭州市教育局今年上半年對公辦小學的國際班進行了叫停。
連日來,記者對鄭州市多所開辦有“國際班”的公辦小學進行了走訪,記者了解到,在今年9月新學期開學后,這些“國際班”確實都已掛上了民辦學校的牌子。按照一些學校老師的說法,他們已經按照鄭州市教育局的通知精神,對“國際班”進行了整改,將其從公辦轉為了民辦。
與此同時,記者了解到,在新的學期里,“國際班”的學費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在去年的時候,“國際班”每年學費很多都沒有超過1萬元,但在今年秋季開學后,學費都上漲了數千元之多,個別甚至已達2萬元。
語文數學等科目還是本部老師教
文化路附近的一所公辦小學2011年起就開始辦了“國際班”。在該校門口,目前仍然貼著“國際班”的招生海報,但名字已經換成了“××國際學校”。一位前來接孩子的家長指著宣傳海報上印著的一個咨詢電話告訴記者,他的孩子就在這個學校上學,而這個電話號碼是之前教她孩子的一個老師的。
在離該公辦小學不遠的一條街道上記者找到了該“國際學校”,學校設在臨街的一處樓房內,該校的一位老師告訴記者,二、三、四年級的“國際班”還在校內,但從今年秋季開學起,新招的一年級學生便不再在原學校上課了,不過,“語文、數學等老師還是咱校本部的老師”。
記者走訪中了解到,鄭州市區內其他多家開辦有“國際班”的公辦小學,都在把“國際班”往校外搬,這些學校的老師同樣表示,雖然“國際班”改為了民辦,但語文、數學等科目的老師都還是原公辦學校的老師,“家長們選擇‘國際班’,看中的就是咱們本校的師資隊伍,要是換成另外招的老師,家長們肯定不愿意”。
【質疑】
公辦改民辦只不過是換了個名字
這些“國際班”到底是如何從公辦改為民辦的?原先所招收的“國際班”的學生未來又將做如何安排?改為民辦后仍是原公辦小學的老師教課,這又是否符合相關規定呢?所收的高額學費又是否經過了批準,又有什么依據呢?在采訪中,不少學生家長和市民也提出了質疑。
“現在來看,‘國際班’就是換了個名字,老師啥的還是原公辦學校的老師,這明顯還是在擠占公共教育資源。”市民趙先生表示,之前這些公辦學校在校園內辦“國際班”,進行小班教學就已經擠占了其他學生的教育資源,現在雖然被叫停了,但是除外教外,其他老師仍然是原公辦學校的老師,這是換湯不換藥。
和趙先生一樣,不少市民認為,公辦小學是具有公益性的,其任務應該是滿足學生的教育需要。而“國際班”屬于“校中校”,擠占了其他學生的教育資源,造成了教育的不公。
【回應】
“公辦學校可以支持民辦學校”
據了解,鄭州市金水區是最早開始在公辦小學辦“國際班”的,并且該區開辦“國際班”的公辦小學也最多,按照該區教體局早前的說法,該區多個公辦小學開設的“國際班”都是和新加坡某教育集團合作開設的“中新項目實驗班”。
日前,記者就相關問題到金水區教體局進行采訪時,該局的一位負責人向記者強調,已經根據鄭州市教育局的相關要求對公辦小學的“國際班”進行了整改,并且市教育局對整改情況也比較滿意。
對于目前國際班的語文數學等科目仍然為原公辦小學的老師教課,是否違規一事,該負責人表示,“根據相關法規條文,公辦學校是可以支持民辦學校的。”
而在早前,東方今報記者曾專門咨詢了河南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得到的回答是目前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能辦“國際班”。
聲音
“國際班”不等于教育國際化
對于目前不少中小學校開設“國際班”,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雖然教育國際化是我國發展教育的重要戰略,但是,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必須有清晰的國際化理念,不能對國際化進行誤讀。
“中國教育的國際化,根本在于辦學制度的國際化,即借鑒國外的學校管理制度,建立現代學校。”熊丙奇表示,這一方面,我國的教育管理,政府既是管理者,又是辦學者,還是評價者,包括對于“國際化”辦學,也是由政府部門制定考核指標。
對于眼下的“國際班”問題,熊丙奇建議,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門按照舉辦者的性質,建立不同的審批、監管機制,避免監管的缺位和混亂;另一方面,則需要受教育者理性選擇,同時,必須改革我國目前的教育模式。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