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精神,推進學區、教研協作區銜接融合,充分發揮其在促進區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中的作用,昨日,市教育局下發《鄭州市市區實施學區改革推進初中學校優質均衡發展的意見》,就學區制改革相關內容進行說明。
據介紹,早在2010年9月,市區84所普通中學就被劃為13個學區。學區內實行教育資源共同享用、教育教學統一管理、考核評價統一進行,以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快速擴充,實現優質帶動、優勢互補,不斷推進區域教育的均衡發展。此次學區制改革,不包含市區高中,將市區初中劃分為20個學區。
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通過實施市區初中學區制的改革,旨在加強學區內校際間的交流合作,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擴張和薄弱學校的發展,實現區域內學校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進而實現市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3年內市區初中學校在“區域質量健康體檢項目”的各項健康指標有較大改善,全力打造鄭州教育“影響全國”的區域教育特色和“學在鄭州”的惠民教育品牌。
市區初中共20個學區
按照“相對就近、共建共享、區域推進、整體提升”的原則,在市區劃分20個學區、組建9個學區共同體。
中原區3個學區,其中,十九中學區:鄭州十九中(學區長單位)、鄭州五十一中、鄭州五十二中、鄭州六十五中、鄭州六十六中、鄭州六十八中、鄭州八十中、鄭州市啟智中學、中原振華中學;外國語中學學區:鄭州外國語中學(學區長單位)、鄭州十六中、鄭州四十二中、鄭州六十九中、鄭州七十中、鄭州七十三中、中原區第二中學、鄭州實驗外國語中學、鄭州楓楊外國語學校、鄭州中原一中實驗學校;中原二中學區:鄭州二十一中、中原區西崗中學、中原區第一中學、中原區第二中學(學區長單位)、中原區回民中學、中原區黃岡學校、中原區小倫敦外語學校、中原領航實驗學校。
二七區4個學區,其中,二中學區:鄭州二中(學區長單位)、鄭州十三中、鄭州四十四中、鄭州 102 中學、鄭州 107 中學、黃河科技學院附屬中學、鄭州市二七區愛華中學;四中學區:鄭州四中(學區長單位)、鄭州十四中、鄭州106中學、鄭州大學第一附屬中學、鄭州八十一中、鄭州八十九中、鄭州市二七區鄭達實驗學校、鄭州市二七區京廣實驗中學;五十七中學區:鄭州二十二中、鄭州四十八中、鄭州五十七中(學區長單位)、鄭州六十二中、鄭州八十二中、鄭州九十二中、鄭州二砂寄宿學校、鄭州市二七區興華中學;八十二中學區:鄭州八十二中(學區長單位)、二七區馬寨一中、二七區馬寨二中、二七區侯寨一中、二七區侯寨二中。
金水區6個學區,其中,回中學區:鄭州回中(學區長單位)、鄭州四十三中、鄭州四十五中、黃河中學、鄭開學校、河南建業外國語中學、鄭州惠民中學;七中學區:鄭州七中(學區長單位)、鄭州二十六中、鄭州四十九中、鄭州七十一中、鄭州九十九中、鄭州大學第二附屬中學、惠濟一中、鄭州新奇中學;八中學區:鄭州八中(學區長單位)、鄭州二十三中、鄭州三十四中、河南省實驗中學、河南省第二實驗中學、金水區第一中學、鄭州一八聯合國際學校、河南省實驗文博學校、鄭州市金水區經緯中學;三十一中學區:鄭州三十一中(學區長單位)、鄭州 103中、鄭州六十中、鄭州輕工業學院附中、鄭州七十七中、鄭州市勤禮外語中學、鄭州華夏中學;四十七中學區:鄭州四十七中(學區長單位)、鄭州六十一中、河南農業大學附中、鄭州七十五中、鄭州七十六中、鄭州勵德雙語學校、鄭州嵩陽中學;金水一中學區:鄭州五十五中、金水區第一中學(學區長單位)、河南少年先鋒學校、金水區金國華學校。
管城區2個學區,其中,五中學區:鄭州三中、鄭州五中(學區長單位)、鄭州三十九中、鄭州六十三中、鄭州八十三中、鄭州扶輪外國語學校、鄭州豫翔實驗學校;八十三中學區:鄭州八十三中(學區長單位)、管城二中、管城三中、管城六中。
惠濟區1個學區,即惠濟一中學區:惠濟區第一初級中學(學區長單位)、惠濟區第五初級中學、惠濟區第六初級中學、鄭州師院附屬實驗中學、鄭州市陳中實驗學校。
鄭東新區1個學區,即九十六中學區:鄭州五十四中、鄭州七十八中、鄭州八十四中、鄭州八十六中、鄭州八十八中、鄭州九十三中、鄭州九十四中、鄭州九十六中(學區長單位)、鄭東新區外國語學校、鄭東新區九年制實驗學校、鄭東新區白沙中學、鄭東新區豫興中學。
高新區1個學區,即鄭州中學學區:鄭州中學(學區長單位)、鄭州三十七中、鄭州五十八中、高新區第一中學、高新區石佛中學、鄭中實驗學校、高新區創啟中學。
經開區1個學區,即八十五中學區:鄭州八十五中(學區長單位)、經開區九龍中學、經開區第二中學、鄭州一中經開區實驗學校、經開區白沙中學、經開區外國語女子中學 、經開區創新實驗學校。
港區學區1個學區,包括兩個部分,其中,航南學區:鄭州一中國際航空港實驗學校(學區長單位)、港區第二實驗中學、港區三官廟中學、港區馮堂中學、港區龍王中學;航北學區:港區第三實驗中學(學區長單位)、港區明港中學、港區清河中學、港區張莊中學、港區八崗中學。學區學校實行動態管理,新批準設立的學校和民辦學校隨時申請加入。
18個學區組建成9個共同體
《意見》指出,在工作實踐中,不僅要關注學校個體的發展,而且要追求學校群體的發展,以群體發展促進個體發展,實現個體進步與群體進步的統一。
結合市區學區構成的實際情況,市教育局把18個市區學區組建成9個學區發展共同體。第一學區發展共同體由外國語中學學區與中原二中學區構成;第二學區發展共同體由五十七中學區與八十二中學區構成;第三學區發展共同體由八中學區與金水一中學區構成;第四學區發展共同體由五中學區與為八十三中學區構成;第五學區發展共同體由七中學區與惠濟一中學區構成;第六學區發展共同體由回中學區與九十六中學區構成;第七學區發展共同體由四十七中學區與鄭州中學學區構成;第八學區發展共同體由二中學區與八十五中學區構成;第九學區發展共同體由十九中學區與航北學區、航南學區構成。
市政府教育督導室將定期對各學區、各學區發展共同體的工作進行專項督導,教研室也將會定期對各學區初中學校不同年級段學生的學業水平進行檢測、評估,檢測評估數據將作為一項重要指標納入對各學區的考核。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