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臨近年末,各類人才招聘接踵而至。跟往年相比,“僅限男性”、“限211高校”等這樣的招聘條件已難尋蹤跡,但記者調查發現,大學生求職過程中仍有不少隱性就業歧視。
在安徽建筑大學近期舉辦的一場大型招聘會上,記者遇到了2014屆給排水專業的畢業生洪艷和吳濤,兩人都是品學兼優的學生,男生已經收到多家公司的面試通知,而女生投出的多份簡歷卻石沉大海。
洪艷:像我們這個專業對女性需求量很小的,一般都是施工單位來的多,一般施工單位就不會要女的,所以到現在還一直沒有找著。
除了常見的性別限制,用人單位的限制條件可謂五花八門,長相、戶籍、院校、健康、甚至單身等都列入了考慮范疇。
張女士:最近一次我去面試,那公司還問我,有沒有男朋友交往?既然有交往兩三年的朋友了,接下來考慮的就是結婚,就會影響接下來在公司的工作。
教育部今年明確發文要求,高校畢業生就業招聘活動,嚴禁發布含有限定985、211高校等字樣的招聘信息。國家職業信息分析師林云濤說:“禁令”發布后,就業歧視也進入了“后臺操作”模式。
林云濤:對外公布的招聘條件肯定不會存在任何就業歧視的東西,但企業錄用面試等一系列環節,就自己操作,你不可能每個企業在面試的時候,在篩選簡歷的時候都有人在旁邊。
2014年,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到727萬,比今年的699萬人還要多近30萬人。供求矛盾比較突出的情況下,各種顯性的或者隱性的歧視現象有所抬頭。對此,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信長星明確指出,人為抬高了用人門檻的行為,必須加以糾正。
信長星:正在研究建立國有單位招聘信息的統一公開發布制度,做到國有單位招聘信息公開、過程公開、結果公開。第二是要加大監管力度,嚴厲打擊招聘過程中的歧視、限制,特別是欺詐行為。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