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教育廳日前通報了關于基礎教育五項工作調研情況,提到了存在的一些突出問題,比如有的學校違規收取擇校費,經費由學校所在的區教育局統一收取,竟然還納入了區財政經費之中。還有一些學校招生時存在違規考試、違規補課、信息化教學設備應用不充分等問題。
此次教育廳先后組織6個組到16個市、38個縣(區),對246所中小學幼兒園進行了調研。實地查看了中小學、幼兒園,與市、縣(區)教育部門負責同志及有關人員進行了交流;查閱了有關資料,走訪了教師、學生和家長。
亂象
1
亂收擇校費依然很突出
最突出的問題之一就是部分地區和學校招生、收費存在違規情況。通報稱,少數地方義務教育還存在著亂擇校問題,盡管擇校人數大大減少,但影響很大。普通高中招生“三限”政策,少數地區沒有執行到位,有的學校超計劃招收擇校生、跨年度收取擇校費。補課收費的現象仍然存在。少數學校收取以單位、企業等名義但實際是個人承擔的與升學掛鉤的捐資助學費。
合肥市少數學校義務教育階段擇校生以及擇校收費情況不夠公開透明,被抽查的合肥五十中政務區分校,存在收取擇校費的問題,經費由區教育局統一收取,納入區財政經費中。而就在前不久,該區還接受了國家教育督導檢查組關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的考核,考核結果還相當不錯。其實,早在2010年,合肥市就明確規定,在小學、初中義務教育階段,全面禁止收取任何形式的擇校費,可違規收費問題卻再次暴露出來。
2
音樂美術課大量被擠占
部分學校沒有按照國家規定開足開齊課程,被抽查的合肥市、六安市10多所學校,僅1所學校九年級開設了音樂和美術課。有的民辦學校甚至在起始年級就壓縮非中考科目課時,極大地干擾了其他學校教學秩序。
變相補課的行為仍然存在,部分學校存在著較為隱蔽的形式增加課時。如有的學校下午開設五節課,學生從兩點上至七點;有的學校尤其是民辦學校利用晚自習上課。學生課業負擔仍舊較重,部分初中學校的畢業班,學生作業時間普遍超過三個小時,甚至更多。
少數市教輔材料選用評審程序不夠規范;少數學校強制或變相強制學生購買教輔材料,教學中過分依賴教輔材料;有的學校代購當地教育行政部門推薦公告以外的教輔材料,存在一科多輔問題。肥西上派初中的教輔用書中有搭車收費現象,如民族知識7.8元、文明禮儀10元、中國夢讀書活動6元等。
3
信息化手段應用很不夠
通報提到,部分地區學校信息化設備配備不均衡,民辦學校、一些高中的配備率低。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緩解一些偏遠學校或教學點缺少教師的問題,可從檢查來看,要么設備配備不到位,要么使用不充分。
比如,肥西民辦實驗高中53個班,只有兩個多媒體教室。六安一中只有4個多媒體教室。部分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的培訓、使用和管理跟不上。肥西上派中學初一年級22個班,檢查時發現只有兩個班在使用多媒體設備。設備的后續管養亟待加強,有的學校已經出現設備老化和損傷問題。
教師培訓層次不夠。一些地方的培訓還是停留在技術使用上,教學專業培訓沒有跟上,有的小學和教學點教師不會使用多媒體,管理人員缺乏管理知識和經驗。
4
實際學生數比學籍數多
“電子學籍的日常管理工作有的地方不嚴格”,通報提出,電子學籍管理工作需要繼續加強。有些地方學籍管理人員不固定,設備配置不到位;少部分學校學籍數據錄入質量不高,不及時辦理學生學籍變動;少數學校學籍數和學生數依然存在一定的誤差。
現場核查滁州市部分學校時,實有學生數多于學籍數據學生數,誤差率達5.32%。肥西縣實驗高級中學所抽的幾個班實際人數都比學籍數多5到10人,其他小學和初中也存在農村學生數略少于學籍數、城市學生數略多于學籍數的現象。一些學校轉學和借讀的學生在學籍管理系統上不能及時反映,部分學校對轉學學生的學籍變更不及時。
5
實驗室圖書館利用率低
檢查人員還發現,部分學校管理粗糙,儀器設備使用率不高,有的學校實驗室和圖書館利用率較低。
郎溪縣實驗初中化學實驗室管理較亂,規章制度不健全,危險藥品沒有按照規范擺放。南陵縣許鎮初中的新建實驗室長時間不用,全新的實驗臺和儀器布滿灰塵。蕪湖市第29中學大量新配的圖書沒有及時開包上架,沒有向學生開放借閱,圖書室未能發揮應有作用。
部分學校的日常管理簡單粗放。如郎溪縣南豐中學摩托車停放在實驗室里、教師富余懶散。郎溪縣實驗初中為食堂承包者一次性代收住宿學生餐費1600元。
剖析
緣何不能依法執教?
為何國家早就明令禁止的很多做法,此次卻再次被發現?對此通報分析稱,這與部分地方、學校觀念滯后,依法執教意識淡薄有關。
●部分地方存在著片面的政績觀,熱衷于將有限的教育資源集中在少數窗口學校,資源配置不均衡,加劇了教育不公平。片面追求升學率,對推進均衡發展、規范辦學行為的認識模糊,尤其對擇校和補課的認識沒有到位,甚至有抵觸情緒,以致推動力度不大,規范不徹底。
●一些地方只顧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只考慮學校的升學率和經費收入,而不考慮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發展學生,更不考慮減輕學生課業和經濟負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受利益驅動,一些地方和學校,對國家已經有明確規定的要求置之不理,或以種種理由繞道走、打擦邊球,亂收費、亂招生、亂補課、亂訂教輔材料。
●有的管理部門職責不落實,監管不得力。對轄區內不規范辦學行為,常常情況不了解、不掌握,或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既不監督,也不查處,甚至對教育廳的查處有抵觸情緒。部分地方對群眾舉報投訴不能及時查處,或查處不痛不癢,避輕就重,敷衍塞責,或根本沒有查辦,有的舉報信件轉辦以后就石沉大海,沒有回音,甚至出現省里認認真真、市縣馬馬虎虎狀況,一邊是省里嚴肅查處,通報批評,一邊是市縣置身其外,“隔岸觀火”。
整改
違規行為不改將追責
省教育廳指出,各地要予以核實并認真對待,逐一整改存在的問題。并舉一反三,對轄區內所有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工作情況進行全面梳理和整改,各地整改情況于12月底報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
“各市要建立規范辦學行為督查通報與月報制度,落實市縣工作責任”,通報提出了具體要求,各市都要及時公布對所屬中小學規范辦學行為的督查情況,并將通報情況每半年向教育廳報告一次。各市要建立月報制度,每月將本地規范辦學行為情況書面報告給省教育廳。
各市教育局要明確一名副局長、責任科(處)室和責任人,具體負責月報工作,保證月報制度的落實。督查通報制度、督查月報制度落實的情況將作為對各地規范辦學行為跟蹤記分管理的重要內容,作為對各市教育局工作目標管理的依據,作為全省對各地行風評議以及相關評優評先的重要條件和因素。
省教育廳要求,對督查中發現的、群眾舉報的、省教育廳督辦的各種違規行為要及時糾正和處理,追究相關單位和個人的責任,并按照規定要求向省教育廳報告和反饋。凡是交辦市縣查處的舉報投訴,市縣沒有查處或查處不出結果,而省里查處出來了,將對這些市縣提出嚴厲的批評,作為失職來追究責任,進行通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