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到不少關于教育改革的內容。其中“探索不分文理科”的提法引起廣泛關注。昨天記者從省教育廳了解到,這一改革需要等待教育部相關落實政策,省里暫時沒有更多消息。不過記者發現,明年高考報名已開始,藝術類考生可以兼報文史或理工類,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明年高考文理科應該還是分開的。
明年高考或繼續分科
此次《決定》只是概念性地提出“探索不分文理科”,至于從何時開始探索,如何操作等都沒有更多論述。安徽省明年高考,會不會在這方面有所變化?對此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改革需要等待教育部出臺相關落實政策,省里暫時還沒有更多消息。
雖然相關人士沒有明確給出結論,但從目前種種跡象分析,明年高考應該會按照以前的模式來考。“從18日起高考報名已經開始,現在是藝術類考生報名”,李煒多年從事高三教學,他分析,根據省里出臺的高考報名文件,藝術類考生還可兼報文史類或理工類,這從一個側面說明明年高考應該還是分文理科進行。
“如此重大的改革,涉及到這么多考生和家庭,肯定會給大家預留充足的適應時間,不可能快到高考才臨時變化。”李煒老師根據以往的情況推測,凡有重大調整,一般都會提前兩三年預告,新政一般多從高一新生開始適用。李煒推斷,現在的高二學生由于已經分過科了,后年他們參加高考時,也很有可能是繼續分科考試;而現在的高一學生還會不會再分科就難說了。
會否加重學習負擔
高考是否分科,對此最關心的還是學生,特別是在所謂的“文理科實驗班”就讀的高一學生。高考不分科對個別學校開設的理科實驗班或文科實驗班,或是一個不小的沖擊。
“現在一些高中的文理科實驗班,其實是更早地進行了文理分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中老師分析,盡管實驗班所有課程都開,但還是避免不了有所傾斜。不過也不用過分擔心,畢竟高一才開始半學期,現在彌補還完全來得及。
學生們非常關心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學習負擔。“如果高考不分科,今后會不會9門課全考,會不會增加學習負擔?”“其實學生們倒不用這么擔心,即使考的科目多了,負擔也不一定就會增加”,合肥六中高級教師王其林希望學生們可以更淡定,用來學習的時間長度基本是固定的,無非就是今后把同樣的時間分配給更多的學科。
目前合肥一中、八中、168中學都在進行北大、清華推薦生的選拔,采訪中記者就發現,入圍的這些學生其實文理科都非常優秀,但因為必須分科,所以他們就只能艱難地做出選擇,為了高考而放棄自己喜歡的一些科目。
現有分科已顯弊病
采訪中記者發現,對于文理不分科,中學老師們幾乎都是一致贊同,盡管他們一直都做著文理分科的教學。
一些老師分析,現在的分科已經給不少學生帶來了麻煩。比如文科生過早地丟棄了化學,但一些醫學類專業也招收文科生,進入大學后,很多文科生就發現這些專業跟化學密切相關,此時才后悔不迭,趕緊去補課。經濟學也是類似,對數學能力要求很高,而文科數學難度較低,文科生進入經濟學專業后,就會發現跟理科生有很大差距,不利于大學學習。
“這么大的變化,可能三五年內都無法做到,但這確實是個好消息。”合肥一中副校長封安保對此頗感興趣,他認為高中階段學生接受的還是基礎性教育,不應該過早地就分文理科,人為造成學生知識的割裂,完全可以等到大學之后再進行專業化的教育分類。“凡是真正的大師,理工類的科學家其實在文科方面都有很深造詣”,封安保認為,不管哪一門學科,內在道理都是一樣的,各學科之間可以相互促進,掌握更全面的知識,更有利于在某個專業領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合肥六中高級教師王其林也持類似觀點。“現在不管是研究還是實際工作,在知識上都呈現了兩個趨勢,一方面分科越來越細,同時綜合性也越來越強。”王其林認為,不分科有助于培養更全面的人才,培養更縝密的思維,更有利于學生適應今后的工作。
此次《決定》中還有一句話“探索全國統考減少科目”,對此王其林猜測,文理不分科后,高考科目不一定就是9科,或許會減少其他的科目;即使不分科,也不一定就是考文理大綜合。比如學生可選考幾門,同時將其他科目的平時成績提交給錄取院校。
■專家觀點
不分科要跟高校錄取聯動
其實高考不分文理科的嘗試,在十年前就有些省市做過探索。
遼寧省在2003-2005年高考中,就曾連續三年使用了“3+文理大綜合”的模式,不分文理科。除語數外之外,所有學生都要認真備考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學科。高考時這6科一張試卷,共300分,每科各占50分,但2006年這種嘗試就停止了。江蘇省在2002年也曾進行過大綜合嘗試,但很快也終止了。
“改革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對紛繁復雜的高考改革更是如此。”安徽師范大學教科院院長、博士生導師葛明貴認為,從人才培養的大趨勢來看,中學階段不分科是正確的。因為中小學教育原本就應該是全面發展的,是打基礎的教育,不應該偏科,不應該片面發展,到了大學階段才是高層次的專業教育。“當然需要謹慎的是,如何讓這個想法更好地付諸實踐。”葛明貴分析,以前有過類似的嘗試,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都積累了很多經驗,這為今后的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可以避免再走類似的彎路。
葛明貴認為,高考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不能指望一個改革措施就解決所有問題;同時這也要求其他各項配套改革必須跟進,否則難有實效。“在這個過程中,我建議高校參與進來,將文理不分科跟高校招生聯系起來。”葛明貴說,高考不分科其實更有利于高校招生,因為高校可以制定更符合自身辦學特色和優勢的招生錄取辦法。高校也可以讓考生進行選考,更有針對性地來選拔人才,但對各科都要有基礎性的要求,不能讓考生有所偏廢。當然這都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