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有的人看到已經發生的事情,問“為什么會這樣
我卻夢想一些從未發生的事情,然后追問“為什么不能這樣?”蕭伯納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詩歌除外),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套作,不抄襲,不透露個人相關信息。書寫規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人民網訊 如果我們對作文題構成細分一下,我們可以從叁個方面考慮(1)文本材料,(2)重要要求,(3)基本信息。第叁點基本信息,不少于800字,不套作,不抄襲,不透露個人相關信息,書寫規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這些是常識,不需要過多關注。因此,能不能審好題,寫出一篇高質量的考場寫作,關鍵要處理好前兩點。
(一)首先要吃透材料。
材料看似簡單,引用了蕭伯納的一句名言。
有的人看到已經發生的事情,問“為什么會這樣
我卻夢想一些從未發生的事情,然后追問“為什么不能這樣?”——蕭伯納
蕭伯納是誰?蕭伯納是英國現代杰出的現實主義戲劇作家,1925年“因為作品具有理想主義和人道主義”而獲諾貝爾文學獎。 蕭伯納出生于沒落之家,15歲輟學,后來蕭伯納想以寫作謀生,寫了5部長篇,被60家出版社拒絕。九年的時間裡所得的稿酬6英鎊,其中5英鎊還是寫賣藥廣告的報酬。文學道路非常坎坷。后轉寫戲劇,歷經艱難,作為戲劇界的革新家,他終于掀開了英國戲劇史的篇章。
如果我們熟悉蕭伯納的相關背景,蕭伯納的一生有四個關鍵詞值得關注。它們分別是“道路坎坷”“執著追求”“富有理想”“收獲成功”。
要搞清蕭伯納這句話的含意,首先我們要敏銳地捕捉到下句的“卻”字。從句法關系上分析,這是明確的轉折。蕭伯納是著名的戲劇大家,揣測出題者的意圖應該是強調“卻”后的部分,希望我們年輕人向蕭伯納學習,做一個具有蕭伯納思想的人。因此確定立意時我們必須緊緊抓住“我卻夢想一些從未發生的事情,然后追問“為什么不能這樣?”立意。
“有的人”和“我”是對立的兩個群體。命題者意圖明顯否定“有的人”,肯定“我”。“已經發生的事情”到底指的是什么?如果從我們自身,我們所處的生活環境,我們整個大的社會狀況考慮,可能很多都屬于此范疇。比如,別人的成功,新事物新思想的出現,我們社會民主法制的進程等等。問為什么,代表著一種不理解,不接納,是彷徨迷惘的表現。如果想更深入一些,還可追問為何不理解,為何迷惘。“夢想一些從未發生的事情”首先我們要關注這裡有“夢想”。“一些從未發生的事情”是什么呢?15歲輟學的孩子,“成為杰出的戲劇作家”,“獲得諾貝爾獎”,這些都是在他身上甚至別人身上從未發生的事情。他因為有“夢想”,他成功了!一個像蕭伯納那樣的人,為什么不能“成為杰出的戲劇作家”,為什么不能“獲得諾貝爾獎”!那我們就值得深思了,比如從自身來說,平凡如我,應追求卓越,誰說就不能成就卓越呢?從大方面而言,我們很容易聯想到每個人都應有自己的夢想,每個民族也都應有自己的夢想,進而聯想到我們偉大的“中國夢”。
當然有人也可能會抓住“卻”前的內容,強調“過程,經歷,沉淀等”,想翻出一些新意。以一個高中語文教師的身份,我個人感覺相當危險,極易強詞奪理,劍走偏鋒。
(二)再看作文題的重要要求。
“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詩歌除外),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此為重要要求。其中“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要求非常清楚,不能脫離材料及含意,因此我們上述的分析不是可有可無的,因此絕不能天馬行空,要帶著鐐銬跳舞!在文體的選擇上也明確排除詩歌。不排除我們可以選擇小說之類行文,因其材料思辨性很強,作為中學生寫一篇考場作文,為保險起見,議論文當然應該是首選。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