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教預防性侵害《安徽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指導意見》出爐
今后,小學中高年級要開展必要的性知識教育課程,以防止性侵害教育為主;各地各校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課時安排,保證至少每2周1課時。日前,安徽省教育廳制定了《安徽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出了指導性規定。
“小高”年級要開防性侵課
近年來,未成年人性侵害案件時有發生,教育中小學生防性侵害變得尤為重要。我省此次出臺的《意見》明確,小學中高年級要開展必要的性知識教育(以防止性侵害教育為主)等。
按照該《意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將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做到循序漸進,分階段設置具體的教育目標和內容。
心理健康課至少每兩周一節
該《意見》明確,小學和初中階段可以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其中,小學階段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以游戲活動為主,營造樂學、合群的良好氛圍;初中階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開設課程為主,輔以各類專題講座。各地各校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充分利用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班會等課時,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課時安排工作。保證至少每2周1課時,每學期每班安排8~9個課時為宜。對于極個別有嚴重或其他心理疾病的學生,要能夠及時識別并轉介到醫學心理診治部門接受治療。
心理健康教育不準組織考試
按照規劃,建設心理咨詢室并配備合格專、兼職教師的學校比例,到2015年城市地區力爭達到60%、農村地區達到30%。
各級各類示范學校、特色學校、寄宿制學校及農村鄉鎮中心校應配備專職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
安徽省教育廳表示,不能把學生的心理問題簡單歸結為思想品德問題,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防止和杜絕心理健康教育醫學化和學科化的傾向,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搞成心理學知識的傳授和心理學理論的教育,也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看成是中小學各學科課程的綜合或思想品德課的重復,更不準組織考試。
心理健康教育教什么
小學低年級:在交往中體驗友情
主要包括:幫助學生適應新的環境、新的集體、新的學習生活,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樂與老師、同學交往,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等。
小學中高年級:防止性侵害
主要包括:幫助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在學習生活中感受解決困難的快樂,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激發對學習的興趣與信心;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在班級活動中善于與更多的同學交往,形成開朗、合群、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開展必要的性知識教育(以防止性侵害教育為主)等。
初中年級:青春期性心理教育
主要包括:正確認識青春期所面臨的各種問題與煩惱,初步掌握調節情緒、抑制沖動的方法和技巧;開展青春期性心理教育等。
高中年級:正確對待同異性伙伴的交往
主要包括:進一步培養學生在人際交往、情緒情感調節等方面應用心理學原理、方法的意識和實踐能力;正確認識自己的人際關系狀況,正確對待同異性伙伴的交往,建立對他人的積極情感反應和體驗等。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