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愛心媽媽’,我并沒有感到孤單。 ”在霍山縣佛子嶺鎮留守兒童之家“親情網絡室”,四年級的梁曉琪正在電腦上和遠在新疆打工的媽媽在QQ上聊天。在這里,留守兒童除了可以進行乒乓球、經典誦讀、手工制作、跳棋等各種文體活動外,每周還能在“親情網絡室”或“親情電話室”和遠在千里之外的父母談心,并且他們都有自己的愛心伙伴和愛心老師。
2010年初,安徽省將農村留守流動兒童活動室建設列入民生工程,4月16日出臺農村留守兒童之家建設實施辦法,規劃2010年至2012年,在全省農村建設2萬個農村留守兒童之家,覆蓋全省農村中小學校,使200多萬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留守兒童校內有監管,課余有去處,得到政府、學校及社會各方面的關愛,實現“學有所教、困有所幫、愛有所依、托有所管。 ”
農村留守兒童之家主要依托鄉鎮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等農村文體活動場所,按照名稱、標志、功能、制度、考評“五統一”進行建設。2010年全省已建成400所農村留守兒童之家,實現硬件到位、管理科學、制度規范、運行良好。
日前,安農大的學生在社區“留守兒童之家”里指導外來民工子女讀書。合肥市瑤海區三里街街道結合轄區內外來務工人員多的特點,于2006年建立了“留守兒童之家”和“民工子弟圖書館”,兩年來,為該社區的數百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提供了假日讀書、學習的理想場所。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