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政計入成績“小高考”科目從2門變為3門
教育部出臺高考新政計入高考成績的“小高考”科目從2門變為3門
教育部發布《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和《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這兩個意見是高考改革方案的一部分,其中最大的變化是,列入高考成績的“小高考”科目從2門變成了3門,不分文理科,歷史和物理也不再是文理科的必選科目;同時,思想品德等將作為高考錄取的重要依據。我市高中校長解讀時認為,這樣的高考改革方案,有利于學生個性特長發展,也將給學校的教學管理帶來巨大挑戰。
“小高考”6選2變為6選3,現有班級教學模式將隨之改變
政策:
根據教育部《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規定,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的學業水平測試,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音樂、美術、體育、通用技術、信息技術等科目的考試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統一要求,確定具體組織方式。
其中,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的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可以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6個科目中自己選擇,成績以等級呈現,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現。也就是說,將來學生的高考成績將會是“3+3”模式,語數外3門必考加上“小高考”3門的成績,這種模式將從2017年啟動。
解讀:
按照江蘇省現有高考方案,“小高考”科目共有6門,考生按照文理分科,選擇兩門科目計入高考成績,其中文科生必選歷史,理科生必選物理。教育部出臺的新方案和江蘇省現有高考方案相比,不僅“小高考”科目增加,計入高考總成績的科目同樣增加,而且選擇科目不分文理,余地也更大。
對于這樣的變化,南京一中校長尤小平認為,這樣的改革方案對于學生個性特長的發展非常有利,是大勢所趨,值得肯定。不過高中學校實施起來挑戰不小,現有的固定班級教學將被跑班教學取代。
“考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的組合多了,只能通過跑班教學的形式實現。這樣的教學模式會給學校管理、班級管理、學生的自我管理帶來挑戰。首先,固定班級取消后,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另外,沒有了固定班級的概念,學校對學生如何管理也是問題。”尤小平說。
另據介紹,改革還會帶來學校師資結構的調整。“比如現在化學老師總體富余,但是數學老師就不夠用,今后老師的配置得根據學生的選課定,很可能目前富余的老師以后就不夠用,而目前不夠的老師今后又多了。”尤小平說。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錄取依據操作有難度
政策:
教育部出臺的高考新政還包括《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該意見規定今后各地中學將從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及社會實踐5個方面來客觀記錄學生的各項活動,為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為高考多元錄取提供重要參考依據。
解讀:
對于這樣的規定,我市不少高中校長認為操作起來有困難。“以往對學生也有綜合素質評價,但很抽象、很難把握。比如要熱愛集體、關心他人,這些如何記錄很難量化。另外,無論德智體美,還是社會實踐,學校記錄起來是否客觀也是問題。”我市一位高中校長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